第20章 高中同学

    第20章 高中同学 (第2/3页)

始,他的高三科任老师就陆陆续续的被珠三角的高校挖过去了,越是教学经验丰富,水平高的老师被挖走的越快,等到江辉大学毕业那年,除了语文老师退休还留在县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老师全部都被挖走了。

    另一方面,市一中也开始面向全市招收中考成绩出众的考生。师资力量的下降和生源质量的下滑,导致一中的升学率也快速下滑。林辉那届以及前面几届,每年都有人考上华清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到几年后,一中已经很少有毕业生能够进入这两首高校了。

    江辉想到了后世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话题:寒门再难出贵子。这里的寒门最主要的就是指农村以及一些小县城中家境比较差的人。

    先不说家庭成长的差异,单就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千差万别。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各种课外辅导,学校的老师都是各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在帝都这些城市,一个新招聘的小学老师很可能都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中学老师就更不用说了。

    而在农村地区,那些乡下中学,不要说重点大学,就是普通的二本大学毕业的老师都屈指可数。当然也不是说重点大学毕业的老师教的一定就更好。但是,你想想,一个是所有的科任老师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一个是各种师专和电大毕业,教学质量怎么可能一样?

    就以江辉自己现在的情况为例,英语考试不考口语怎么考他都有信心,但是考口语的话,那发音。。。。。。初一开始教英语,英语老师是县里面的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的。县电大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就是高考连专科都没有考上,又还想继续求学但是又不想复读的学生的去处。教师自己的水平就摆在那,哪怕是她再想把学生教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江辉高中所在的班是实验班,所谓实验班就是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把高一期末考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分配到一个班级,学校在师资上进行倾斜,希望这些学生在高考时能够为学校争光。

    这样的做法对于没有进去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挺不公平的,然而对于学校来说,高考升学率才是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