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若西游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若西游 (第2/3页)

   猪妖和沙师弟依旧在为一些鸡毛蒜皮争论不休,天界下来的总有很多共同话题,猴子头枕双臂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那犀利的双眼仿佛透过云层,透过巍峨的天空和银河直直望到未来。

    “取完经后我们做什么?”他突然无意识地插了一句话。

    猪妖和沙师弟顿了一下沉默下来不说话,唐僧依旧闭目慢慢捻动着佛珠。

    猴子叹了一口气又望向天空,两颗眼睛晶晶发亮,仿佛要看穿一切一直追溯到最初他还是石头的那一刻。

    “花果山、猴儿们、紫……紫霞……”他喃喃自语。

    突然,就在他念到紫霞那一刻,头顶上的金箍突然光芒大放狠狠收紧,夺目的金光如钢针般扎进他的头颅,一个金色的卍字封印贴在他脑海里的一只哀嚎着的袖珍小猴子身上。

    “啊……”一声凄厉的嚎叫,猴子从岩石上翻腾着掉下去,痛的满地打滚,用头不住撞地。

    “猴子又在想不干净的东西了,哈哈”猪妖幸灾乐祸地喊道。

    唐僧没有说话,只是捻动佛珠的手微微抖了一下,朝着西方默默跪了下去嘴里碎念着什么。

    猴子死死抱着头呲牙咧嘴,在沙漠里不住地翻滚,哀嚎,肆虐着没有规则的痛苦。突然间他站起来青筋暴起,,两只脚深深踏进沙堆里面目赤红地吼道,“俺是谁?俺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一股暴戾之气自他体内升起,顶住了金箍的金色佛光。谁都未曾发现,在他用自身法力生生压制住金箍佛光时,脑海里的元神猴子面目赤红承受着佛光禁锢的剧痛,将一只木然呆滞的小松鼠不顾一切地捧在掌心里牢牢护住。

    老半天后金光和戾气渐渐散去,猴子双眼回复清明疲惫地瘫坐在地上,任凭风沙将他吹成了耄耋之色。

    唐僧从地上爬起,悲怜地叹口气冲着猴子说道,“痴猴儿,这又是何苦呢?去吧,战天地,战自我,你所守护的不过是一抹残魂,一个影子罢了。”

    “不,她不是残魂。”猴子粗暴地打断了唐僧的话。“如来佛祖肯定有办法救活她,等俺老孙西天取完经,便甚功德也不要,只求佛祖为她筑魂附体,俺老孙便带着她回花果山去再也不出来了!金箍棒俺也可以还给老龙王。”

    他边说变笑,站在风沙中像个孩子一眼双目清澈,月光越发柔和起来,金箍在他头顶上闪闪发亮。

    “师傅,您说这样好不好?”他目光渴望地望着唐僧问道。

    “阿弥陀佛。”唐僧双手合十,闭上双眸。大风悄然吹走了他眼角未曾落下的一滴泪。

    众人再度沉默,连猪妖都不再言语,唯有猴子坐在石头上发呆般地一边傻笑一边望着天空念叨,“若是回到从前,那该多好……”

    追忆李叔同

    我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一首歌,那首曲子是这样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特别是青年)中流行、传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它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就是这首歌的主题。它写的是“送别”,生离死别是人生一件大事,“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黯然销魂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