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思变(1)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劫后思变(1) (第1/3页)

    时间回溯到1979年夏天,薛明作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任东线战区某师尖刀团侦查连的连长,由于在同登阻击战中率部勇猛穿插,成功抢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切断了对方增援的必经之路,并迅速布置起了第一道防线,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成功阻滞了对方一个团的疯狂进攻,为全团进入阻击阵地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为夺取同登的战役,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他们撤出阵地的时候,全连的士兵仅剩下了四分之一,并且各个带伤,薛明的右肩也被嵌进了一块越军炮弹的弹片,为此,他们全连荣获“敢打必胜英雄连”称号的,并荣立集体一等功,薛明记个人一等功。对越作战既定目标就是教训越南这只白眼狼,在完成打击目的之后,中国军队开始从越南撤出,此时,已是代理营长的薛明和他的连队又是最后一个撤出战场的,期间数次粉碎了敌人对我后撤部队的骚扰,并掩护、配合工兵部队摧毁了沿途所有越军的地堡工事以及地面建筑。

    当踏进国门的那一刻,他并没有太多的喜悦,曾经和他一同杀向战场那些战友,大部分都长眠于地下了,身边已经说不出是第几批补充进来的新兵了,他甚至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看着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想想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同样稚气的脸,薛明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这不是他心中的胜利,作为军人他深知打仗就会有牺牲,但不应该有无谓的牺牲,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越发坚定了薛明内心积蓄已久的一个认知,那就是未来战争将不会再是大规模的集团作战了,而是一些拥有各种技能、可随时引导远程打击的小规模特种作战,这样既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投入兵力所带来的伤亡,又可在敌后实施爆炸、暗杀等破坏活动来扰乱敌方,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胜利,他想要尽快把这些整理出来,汇报上去。

    此刻,正在临海某市海滨休假、疗养的薛明正埋头翻阅一些从各处带来的资料书籍。

    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天生就是一个军人,凡是任何和军事沾边的书籍他都爱不释手,对武器更是有一种天然的认知。他的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现在是西北某集团军装甲师的师长。母亲则是军区资料室的一名处长。因此,薛明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国外军队的最新动向,掌握外军各种最新的武器和战法。成长于文革时代的他在学校的生活几乎就是批斗和串联的生活,知识一片空白。他的父亲对这种遍及全国的武斗和夺权运动很是无奈,更无能为力。许多自己的老上级、自己敬仰的老帅都被打到了,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老将军们怎么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走资派和特务、汉奸了?他也担心年轻的薛明不能把握自己,所以,他就委托了自己的老战友顾长辉,把薛明弄到了前线部队。来到部队的薛明如鱼得水,虽然那时候部队也在搞运动,但毕竟比地方安稳的多了,很快薛明就成了业务尖子。文革后期,部队天天在搞运动,薛明就把自己关起来研究他从各个渠道搜集来的国内国外的军事资料。许多国外的资料他看不懂,就自学,好在部队向来人才济济,军队里那些因文革而靠边站、被下放的专家、学者都成了他的老师,薛明的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突飞猛进。

    此时的薛明已经不是懵懂少年了,他对各种问题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分析了,他认为军队就是让国家稳固的基石,一个国家的部队士兵如果军事技能不过硬,即便口号喊得震天响,也无法守家卫国。所以,当他们的部队换防到云南边境某地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