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偶像之前

    第五十三章 偶像之前 (第3/3页)



    这既让很多人不停的在出道与成名之间徘徊,白白浪费了大好年华;另一方面,唱片公司这种广撒网多捞鱼的运营模式,也造成了人员臃肿、成本高昂的负担。

    后来综合好莱坞的各大传媒集团,唱片部门的销售和盈利也是最低的,远远比不上火车头的电影和电视部门,更比不上后来快速崛起的收费有线电视台。

    即使在后来自制音乐的录音软件更加流行起来,制作小样Demo的成本大幅下降,但是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意味着想要让听众听到的难度反而更大了。

    所以大唱片公司的权力反而更大了,虽然在希德看来,臃肿无效率的唱片公司们也更虚弱了。但是对于歌手,即使是那些出道已久的歌手,也会面临大唱片公司的予取予夺和巧取豪夺。

    关于这一点,后来由维京唱片旗下的乐队30Sceonds-to-Mars自编自导自拍的音乐纪录片《Artifact》,就深刻揭露了这些唱片行内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而现在由火狮电视台重新包装的《美国偶像》,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屏障。

    其实不管是“历史上”的《美国偶像》,还是现在的新版,其模式卖点都相当简洁——塑造一个真实的灰姑娘的荧幕故事!

    拥有过人天赋的无名小卒,通过参加《美国偶像》,成为超级巨星,改变他们的人生!

    之前的唱片模式,可以被称为唱片公司式——只有唱片公司才能打造出音乐巨星,明星也更像是模式化的流水线产品,也有人管他们叫“流水线艺人”。

    其实不管是现在的布兰妮,还是碧昂斯所在的“天命真女”组合都是此中典型。再往前回溯,像是男团之皇“后街男孩”,英伦辣妹“辣妹组合”等等一系列的流行偶像PopStar都是如此。

    而听众当然只能被动的接受唱片公司提供的东西,这就是20世纪商业模式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