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春校园

    第三章 青春校园 (第2/3页)

度令人尊敬。通常,每次授课由Cathy上第一节课,泰和老师上第二节课,凯茜授课时,泰和老师都随堂听课,课间凯茜也向泰和老师请教汉语。

    英语教材课文分精读(IntensiveReading)和泛读(ExtensiveReading)两部份。精读课文,Cathy总是先教课文后的生词和短语,再领读一、二遍。在此期间,不停在教室里走动,一边督促不张口的同学开口朗读,一边用美式发音纠正同学的发音,一边还讲解句子及俚语的意义和运用。接着,就课文内容回答同学提问。最后,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段落、解释句子或词组意思。

    有时,她会拓展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西方社会情况,会听同学们介绍中国各地的相关情况。若是课程安排在下午后两节,下课后,她常继续留在教室里,教我们唱美国乡村音乐歌曲,《ElCondorPasa》(又名《IfICould》,老鹰之歌)、《TakeMeHomeCountryRoads》(乡村路带我回家)、《PleaseMr.Postman》(邮差先生)、《YouAreMysunshine》(我的阳光)、《IFeelTheEarthMove》(大地移动))等等歌曲,至今记忆犹新。那时,远渡重洋来中国教学的Cathy和离乡背井的我们一样,可能对家乡充满了思念之情。

    第二节课,针对精读和泛读两篇课文,泰和老师继续逐字逐句教我们分析理解生词、短语意义,句型、时态、修辞、动词、介词等的运用和变化,讲评上次课后作业以及布置本次课作业等。也许是喜欢两位老师的授课,也许是被优美的英语歌曲吸引,也许是对西方文明充满了好奇,又或许是百无聊赖,英语对我来说,渐渐地从应付考试被动学习,变为有了兴趣爱好。图书馆的英文书籍,不管是期刊、散文、小说,还是人物志,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哲史,都借出来,边看边翻英汉词典阅读。

    12月下旬的天气越来越阴冷,北风呜咽,裹携着漫天雪花飘落而下。环顾四野,好一似,亮灿灿银冠戴楼亭,颤微微琼花坠枯枝,白蒙蒙脂粉覆大地。学院里,唯有清理过的泥清路面黑呼呼而又泥泞湿滑,积雪覆盖的人行小径上,脚印重重叠叠向远处沿伸着。

    24日早上,第一、二节课是英语。照例,我们提前半小时到教室,由泰和老师指导晨读,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当身着中国北方绿底红花印染长布花裙,外套黑底兰草绣花绵袄,系两条长辫的Cathy走进教室,泰和老师和全班同学起立,齐声祝贺“MerryChristmas”。Cathy笑逐颜开,欣喜激动地连连点头说“Thanks!”。

    那天的英语课上,Cathy兴奋地给我们介绍了美国传统节日概况,详细地讲述了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老人——圣徒尼古拉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驾着鹿拉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的故事。

    望着窗外的冰雪世界,Cathy的思绪仿佛回到了故乡,家乡圣诞节的美好时光,一一向我们道来:将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再将一个星星放在树顶,制作成圣诞树。用绿色的枝叶、银色的金属以及金色的铃铛,配以红色的缎带组成主色调绿、白、黄、红,写上MERRYCHRI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