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归去来兮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五章 归去来兮 (第1/3页)

    京昆铁路横贯中国大陆中部,途径京、冀、豫、陕、川、滇等省市,是国家最早实现电气化的客货交通运输的主动脉。沿途大小城镇繁多,我的家乡广元和大学所在城市都在这条铁路线上。改革开放前,由于采取禁锢封闭式的人口迁徙流动管理模式,政策上是不允许人口随意流动的,加之,物质凭票供应、按人发放,没有可在外地使用的票证,是无法长时间居住下去的,因而乘坐火车的旅客人数相对较少。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解放了大批剩余劳动力,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和内陆城市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大,特别是,84年10月下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村人口自带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85年9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行身份证验证身份,方便人员流动、自主择业,促使农村劳动力开始越来越多地涌入城市,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也越来越多地向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流动。

    在民用航空、公路运输还很不发达的八十年代,乘坐火车是公务活动、外出务工经商、读书的主要出行方式。从而导致全国铁路客大运量不断飚升,特别是春节、暑假等节假日前后,虽然铁路部门增加了很多临时列车,但旅客列车还是普遍都严重超载。那时,火车卧铺要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坐,普通座票在起点、终点站好买,中途站点一般情况下买站票的几率较大。对于火车站附近居住的人来说,因火车站熟人多,又了解火车站可进出车站的点位、客货车车次发车、停靠站信息,不买票、混票、爬货车是坐火车出行通常采取的省钱伎俩。

    从小到大,有许许多多的往事记忆都与这条铁路有关。从小学到高中,总是沿着这条铁路,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在火车进站慢行时,学列车调度员抓住车厢扶手,悬挂在车厢外随车缓缓前行,嘴里还嚷嚷着“拐洞,拐洞,进站了!”

    常混进车站在站台上买香脆的脚褡子(像人脚板儿形状的核桃饼),常在站旁小食店吃女皇米凉面、酸菜豆花面、绿豆稀饭,常在站前书摊静静地坐着看武侠小说和连环画册,常在站前录像厅和一帮发小看武侠、言情录像。

    爱在站前一路边卤肉店买猪蹄或排骨,不是因为味道有多好,而是每次路过时,杵着拐杖、左肢站立、白衣飘飘的残肢美女老板,总是那么的青春洋溢,甜美温柔的容颜和话语让人不禁心生怜惜和敬意。

    高中假期,还是搭乘这条线上的火车,跟随哥哥经常外出,贩运货品到广元来销售。每次乘火车出去,哥哥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诫我注意安全,反复讲曾有一次傍晚之时,大哥在火车减速进站、松开扶手下车时,衣服被货车车厢扶手旁的小钩勾住,眼睁睁地看着他,脸朝下身体横着,离路基很近地挂在车厢外边,被拖行100多米后跌落到路边上,差点就出大事,所幸没有铁桥和电杆,只受了些皮外伤。他们还说,火车站那家卤肉店的残肢美女老板,就是因火车碾压截肢的。小时候,犯了错误,父亲要打人,也是勒令我们自己去铁路边砍些夹竹桃条子回来打屁股。

    八七年寒假离校的那天,考虑到临近“春运”,在外工作、外出打工和高校学生开始陆续返乡过春节,火车站、火车上人多拥挤,检票进站排队等候需要时间,早上9点,我提前两个半小时,登上学校班车赶往火车站。偌大的火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凛冽刺骨的寒风,裹携着漫天雪花在人群中肆虐。

    从学院送站班车上下来不一会儿,头发、眉毛上就满是霜雪,浑身上下直打冷颤,脸、手脚发僵,呼出的鼻息都成雾状。广场地面水渍湿滑,四周边上,零零散散地堆放着清理打扫的污黑雪堆,出入口两侧,牛羊肉烧烤摊、煎饼果子摊、水果摊以及冰糖葫芦摊前,站满了旅客,“羊肉串呐!”、“煎饼果子呐!”、“甜苹果呐!”、“冰糖葫芦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车站候车室和售票处前,分别挤满密密麻麻的各车次排队检票和购票的旅客。穿着厚厚的冬装,检票进入有暖气的候车室,先是觉得浑身暖和,一会儿就因人多拥挤嘈杂,空气混浊不流通,脑壳昏沉沉的,浑身热烘烘的开始出毛毛汗。

    当进站铁门打开的一瞬间,旅客像潮水般地涌向BJCD的163次列车。虽然,我只斜背着一个背包,但前面扶老携幼的、背包提袋的、肩扛手拉的,人紧挨着人在匆匆向列车走着,也没法超过他们冲向列车。

    到了站台上,按车站工作人员的指引,急步向火车后部奔跑,想寻找一个排队上车人数较少的车箱。令人遗憾的是,所经过的车厢上拥挤站着的人都很多,进门口也挤满了上车的旅客。不少大人、小孩和行李在顺着打开的窗户,被车窗外的人塞入车箱内。我赶紧一路向后面的车厢走去,排在车门外的人群中,前挤后推,最后终于上了车,站在了车箱内三、四排座位间的过道中。

    登上直达家乡的列车,心情立刻就轻松了。只是经此十几分钟长、200多米远的进站乘车折腾,此时,头上的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浑身上下内衣裤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湿渣渣、黏糊糊的。行李架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