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校园往事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八章 校园往事 (第1/3页)

    记忆真是奇妙,当绝大多数往事在记忆之河里,随着岁月时光,沉沉浮浮、渐行渐远、次第湮灭时,却总有那么一些沉淀下来成为无法磨灭的存在。有些记忆碎片甚至比亲身经历时的感受还要清晰明了。如果将回忆、笔记、口述历史、单方面记述之类的也归入历史范畴的话,我赞成胡适大师的说法“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感悟、不同环境下,去解读往事记忆片段时,由于往事记忆的时间、背景、事件顺序模糊混乱,个人好恶、爱恨、偏见、歪曲、得失等相关因素总是无可奈何地影响着思维判断,致使往事记忆随着解读结论不同,不断地改变着色泽。

    秋桐提议明天约志勇和我三人一起聚会时,基于志勇家人早上才说他不在,我主观猜测他可能还没从学校返回来,因此,我提醒式的笑着回答道:“就是不知他回广元没哈?!”

    没想到,秋桐立马点头,肯定地说:“他昨日给我打过电话,说明天在家!”

    自高考后,我就一直还没见到过志勇了,此次回来也想见见。既然这样,随即,我就与秋桐约定第二天11点去志勇家碰面。

    志勇是我初中时志趣相投的哥们儿。那时,我比志勇高一头,俩人说话都是干精、火旺、大嗓门。当时学校班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生源素质良莠参半。班级学生男女泾渭分明、勤于学与荒于嬉对立干扰明显、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我和志勇都属于对学习有热情和兴趣的一类人。他语文、物理成绩优异,我数学、英语成绩突出。每学期期末班级综合成绩第一、第二的位置,基本上被我和他占据。因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解题方法,我与他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课余时间也相约一起去打兵乓球、篮球。即便是放学后也要同上一段路,再各自回家。

    高中时期,志勇反而比我高一头。尽管我俩不同班,但见了面总要亲热地摆会儿龙门阵。感觉他越来越沉默寡言,常见他端一瓷缸中药喝。当时以为可能是学习任务太重,压力太大的原因,他才变得少言且吃中药调补身体。每次见他喝中药,我都跟他开玩笑:“兄弟!你这样子补,让我们咋追得上你的学习成绩嘛!”

    对此,他也从不解释,仅仅是一笑而过。高考后,他进入本省一高等建筑专科学校学习。大学第一学年,我们还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毕业后,曾听说他分配回广元一设计院工作了,因通信不便,我们逐渐失去了联系。

    二十几年后,回家乡听同学说起,才知志勇高中时就查出脑中有瘤子。他一直对外隐瞒着病情,长期吃中药调养治疗。二零零九年,志勇因脑瘤病情恶化去世了,留下一个几岁的孩子。听到这个消息,我伤心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内心常谴责自己对他太漠不关心了。

    在外转了大半天,又走那么多路,人就有点倦怠懒憨,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妈妈晚餐做的酸菜豆花面我只吃了一小碗。老爸在饭桌上讲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虐杀百姓的传说,我木然地听着,机械地点头回应。见我这个样子,他们关切地轮翻不停地问我:“是不是人不安然?是不是心情不好?”

    我不停地反复解释,只是有点疲乏而已。过不一会儿,老爸又问:“苴砚,出去玩得如何?”。

    我据实回答说:“出去看到啥都觉得亲切!就是对景区的历史文化知道的少了点。皇泽寺好多名人的书法碑刻上的篆书、草书和繁体字都不认识。就连写“迎春楼”匾额的侯正荣是何方人氏,也无从了解。特别是,对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的一无所知,加之景区介绍又少,参观佛教石刻造像就像是在看天书。本想去买本讲广元历史文化的书籍看看,好挑几个没去过的有趣的地方玩,今天去新华书店也没买到。”

    “你娃还很诚实嘛!还能坦言对家乡认识了解的不足!”老爸嘿嘿一笑道。

    “像这样游览景区,还不如在家里听您绘声绘色地摆龙门阵好!”我赞美他一句后,接着又问道:“爸!您给我们讲的那些玄龙门阵是从哪儿来的?有不有文字记载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