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校园往事

    第八章 校园往事 (第3/3页)

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教我们的老师都已离开了初中母校。语文老师调回剑阁,数学老师退休,英语老师调往朝天,物理老师去了河西,化学老师转岗到一家国营澡堂工作。

    秋桐伤感地说:“变化好快啊!短短几年,物是人非。”

    我和志勇也深有同感,唏嘘不已。

    闲聊中,我和志勇各自都介绍了所在院校的概况。志勇冷不丁地还问我:“是不是好多学校放假前都在闹事?”

    秋桐眼睛睁得滴溜溜圆地望着我,像是在审视我是不是捣蛋分子。我轻描淡写地顺口答道:”我也是后来看报纸、听广播才晓得有这事儿,具体情况确实不清楚!”

    或许是因为我在外地读书的原因,他俩劝我回来就到处去走走看看。我点头应承说:“正有此意!像昭化古城这些地方,我都还从来没有去过呢!”

    志勇嘲笑地说:“苴砚,你太不像个广元人了!”

    秋桐也掩口嗤嗤笑道:“苴砚,你太老土了!在宝轮读高中那会儿,我每月至少要去一次!”

    接下来,他俩开始给我普及昭化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知识。志勇介绍说,昭化古城自然景观奇特,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极图。古城则位于山水太极阳极鱼眼之处,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是古代诗人对昭化古城自然景观的感赞。

    秋桐接着说,昭化古城,就是三国时期的葭萌关,保存有大量的三国古迹,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姜维兵困牛头山也发生在此。城内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建,街巷之间“丁“字型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作用。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龙门书院、考棚、怡心园、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多为穿斗木结构(榫卯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志勇又接着介绍道,古城外东的鲍三娘之墓,葬的是关羽第三子关索之妻。据说,鲍氏武力过人,随军征战,死后葬于此。1914年,此墓被法国考古学家色加兰、拉底格盗过,其拓墓片现存于巴黎博物馆。墓室石砌坚致,室内幽黑屈曲。嘉陵江和白龙江在城东的汇合处,就是古蜀道上有名的“桔柏古渡“。旧时白天万人拱手,夜晚是千盏明灯。唐玄宗遇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再后来,秋桐又介绍,渡口南岸的摆宴坝,相传是因唐明皇曾在此罢兵三日摆宴而得名。唐懿宗年间,益昌(今昭化)县令何易于,自己扎腰挽袄,把笏板插在腰间,为利州刺史崔朴的春游行乐船引舟拉纤,以抵制顶头上司崔刺史不顾大忙农事要他抓百姓去拉船。何县令之举,让崔刺史羞愧中停船罢游。同代进士孙樵,路过益昌听闻此事,写《书何易于》一文,对不顾百姓死活的酷吏和朝廷腐朽的用官制度,进行揭露和鞭挞。清代张船山诗云:“两水依然绕县流,唐代仙吏古无俦,榷茶独喜焚帝诏,腰笏何妨行画舟。碑下耕农应堕泪,桑阴桑妇不知愁。咸通进士孙樵笔,常令行人重利州”。

    晚七点开始的市场街广场交际舞会场人满为患。从皇泽寺赶到市场街面店吃完小吃,再到这儿时,秋桐的一位女同事已买好门票,在入口处等着我们。进场时看见落地绿底广告牌上,猩红色的几排大字:票价15元/每位,女士免票!遵守舞场秩序!

    我和志勇都不会跳“一字步”,进场后就坐在场边的长凳上聊天。舞场里,两位女士活力十足,一会儿笑意私语、相拥相伴地在音乐中摇摆,一会儿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地受邀与西装革履的男士起舞。八点不到,秋桐说要上夜班,跟我和志勇说声你俩慢慢玩哈,就和李姓女孩手拉着手离开了。随后,我和志勇也走出舞场,结伴往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