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葭萌伤怀

    第四十二章葭萌伤怀 (第2/3页)

大将军禄尚书事成乡敬侯费祎之墓”,碑旁有下马石,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东门外有关索之妻鲍三娘墓。鲍三娘世居夔州鲍家庄,与关羽第三子成亲后,随夫为蜀汉讨贼,屯兵葭萌,死后也葬于此。但权威专家说,史书记载关羽只有关平、关兴两个儿子。鲍三娘墓真正的墓主是谁,尚不得而知。

    十点过,古城穿戴一新、来来往往的游客越来越多。走下昭化古城的关门城墙,我们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沿途观赏古街老巷里的古朴建筑、碑文题记、木雕砖雕,观看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等民俗文化表演。在路上,秋桐笑眯眯地问我:“苴砚,你知道‘到了昭化,不想爹妈’是啥意思啵?”

    “那咋不知道!从小周围的人都在说。意思是,昭化的美女多,来到这儿,不注意就会被美女迷住,最后连自己的爹妈都不想念了。”我笑着答道。心理觉得秋桐简直太小看人了,这流传了1000多年的民谚我能不知道!

    “听人说,听人说,就会听人听!你被这儿哪个美女迷到没有嘛!”秋桐白我一眼,笑着戏谑道。

    “难道说意思理解错了?不过,身处此城中,我还真被身边的一个美女迷得神魂颠倒呢!”我疑惑地侧头望着她,还不失时机地笑着表白道。

    “少贫嘴肉麻!这句出自于女皇生母杨氏之口。据说,武则天小时候惯着男装,尤喜猎奇涉险,时时做一些连男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乳娘一带她到昭化,她便欢喜异常地在桔柏渡口走铁索桥,在战胜坝骑着木马练习打斗,在牛头山姜维井旁模仿祭天拜水,玩得乐不思归。父母都拿她没有办法,只好迁就着让她玩得尽兴。杨氏由此常发感概,说她‘至益昌,忘爹娘’,这就是‘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由来。”秋桐满面春风地笑着解释道。

    在去往古城南门的路上,难得地见到了射箭提阳戏演出。说起昭化射箭提阳戏,听老一辈人讲,主要分布在昭化射箭乡及其周边的地区。数百年来,都保留着人神同台、提线木偶、面具和涂面化装,巫师法事与戏剧表演共存一台的古老传统傩戏模式。演出分天戏和地戏,行当分生、旦、净、丑,只有击乐,没有弦乐,整个唱腔主要吸收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山歌,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一般大愿唱三天,小愿唱一通宵,施主不仅要给钱,还要给食物和其它物品。《天戏》是用提线木偶来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为主,共有三十二戏,四十二像,木偶大小一般在一尺二左右,只有川主、土主、药王、文昌略大一点。三十二神各有任务和作用。如川主、土主、药王(合称“三圣”)供奉为坛神,临坛赐福;土地打扫坛场,佑护当方吉祥;大鬼、小鬼、判官、钟馗驱赶不祥;大伯、二伯、三伯公婆净坛祈福,为主家进财送宝;二郎神则清宅、扫荡,驱妖逐魔。《地戏》则由人化妆扮相,戴上木制面具来演出,共三十二戏,分折子戏、大幕戏、文戏和武戏。表演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神话之类,诸如《孙悟空大闹天空》、《姜子牙挂帅》、《灵官镇坛》、《七仙女下凡》、《童子赶马》、《孟姜女哭长城》等。为适应愿主要求,也常插演一些娱人剧目,如《安安送米》、《湘子渡妻》、《驼子加门》、《渡金滚灯》以及钻火圈、上刀梯等巫术特技。

    我和秋桐都没看过此类演出,我们凑上前去,站在人群中观看了一会儿戏班表演的《七仙女下凡》。待到表演上刀梯时,秋桐拉着我离开了戏摊。此时已临近中午,腿脚都走得有点儿酸软了,找了家小吃店坐下,一人吃了一碗酸菜豆花面和一个川北锅魁。稍稍休息了一会儿,秋桐慵懒地靠着我,有气无力地问我:“苴砚,牛头山、费祎墓、鲍三娘墓每个距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