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灵前决策

    第二章 灵前决策 (第2/3页)

起参汤递了过去。两位大臣各自端起碗盅一饮而尽。萧燕燕只抿了一口参汤,接着就开门见山地说道:

    “你们都看见了,连吴王和继远这种人都不安分,更不要说外面的其他人了。我说那番话是为了压一压他们的燥气。其实他们说的不错,现在真的是主幼国疑危机重重。虽说过去大行皇帝常常不理事,这副担子也是我挑着。但毕竟他是皇帝,有他没他大不一样。现在朝廷内外那些牛鬼蛇神都会以为时机到了想要跳出来。哀家第一个担心,就是军队和南面的战事。耶律斜轸,你是北枢密,你以为赵光义那贼要是知道了这边的情形会怎样反应?各地军队能不能稳住,吴王、继远这些人怎么蹦跶都不怕,只要军队不乱,谁也掀不起大浪。”

    耶律斜轸刚才一通逊让,其实心里对担任辅政早就有着非我其谁的自信。大辽朝廷有很多职位都可以称为宰相,但是北枢密手握兵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实权的真宰相。他出身迭剌族六院部,是一帐三房之外的远枝皇族。这仅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深得萧燕燕的信任。太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并将北枢密院的大权相托,一向视他为最倚重的心腹亲信。他知道,对于如今内外焦虑的朝廷来说,自己所管的军事和军队是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这些他都成竹在胸,于是侃侃而谈道:

    “鸳鸯泊有十万军队集结,又有耶律休哥在南京,皇后不必担忧。高梁河大败之后,宋贼再不敢入侵,这两年都是我军打过境去作战。现在虽然国丧,但是只要我军不出击,宋贼绝不敢踏进大辽一步。据收到的情报,开封现在忙的很。赵光义去年出兵十万大举南伐交趾,结果大败而归,死了主帅和好几员大将。他想要重整军队恢复元气还得几年。西北定难五州的李家恰在此时举旗反叛,也让开封头疼得紧。但是赵光义更大的心事还是在皇位继承权上。他连着两年害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刚刚又把弟弟赵光美整倒了。为了整赵光美他重新启用了老相赵普。这个人在赵匡胤时代当了十年宰相。他是蓟州人。就是他主张先南后北,出主意让赵匡胤先出兵灭西蜀和南方诸国,再收拾北汉。他一向反对和大辽开战,要是他在相位,赵光义肯听他的,三年前宋军也不至于发昏到那般不自量力侵略南京。现在他东山再起,应该会采取守势。”

    萧燕燕点点头,道:“真是这样就好,我们需要时间。哀家已经派萧隗因率本部兵马以八百里加急驰赴南京颁布哀诏,并命荆王和耶律休哥都不必前来赴丧,加强边防戒备。除了南京,西南、西北、东面也应该严加戒备。还要发布全国戒严令,没有朝廷特旨一律不许调动军队。”

    斜轸道:“太后想得周全。臣今晚就颁发枢密院命令,让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到各地。”

    “第二件大事就是皇上的丧礼和新皇登基。登基的事简单,国不可一日无君,明天就在这里举行灵前登基仪式。国丧期间大典简化,众臣给新皇磕头行礼呼声万岁就算完礼。”燕燕拉起一直默默地端坐着的儿子的一只手,温和地笑了笑,对他说道:

    “从宣布遗诏开始,隆绪你就是皇帝。但是明天起,你就正式登基了。”

    这位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耐力的少年天子仍是一动不动地坐着,庄重地点头道:

    “是,母后。”

    燕燕接着说道:“丧礼却要办得隆重体面。前面列祖列宗的几次大丧都不足以效法。太祖时天下草创一切从简。太宗治丧时,应天太后正和世宗交战,她说要等天下安定再办丧事。后来她打败了,丧事草草收场。世宗、穆宗都是被乱军和贼人所杀,都没有由儿子继承皇位,丧事也办得潦草。这一次不同了,新皇是大行皇帝的嫡长子,哀家也在,这是大辽开天辟地第一遭,丧事一定要办得圆满,足以为后世效法。要办得既不违背祖制又不能让人说咱们大辽不知礼。韩卿,这件事只有你能承担。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