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金挑沙捡

    第一百零七章 金挑沙捡 (第2/3页)

好些,到了十七、八还没出嫁的,除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是挑剩下的了。所以要选出绝色的美女也难。唉,好在不过是为了借个肚子,好不好看也就无所谓了。皇帝你说对不对?”

    隆绪简直听不下去,还得做出乖乖受教的表情。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到晚上,隆绪除了大多数时间呆在中宫陪伴皇后,便轮流去两位新人的帐中。她们因为出身高贵,一入宫就封了嫔,一位封淑嫔,一位封静嫔。两位嫔妃都只有十五岁,可是隆绪觉得淑嫔最多只有十四。他一见到她们就想到自己的女儿们。不知道是因为她们不懂风情还是总感到太后的眼睛在盯着,隆绪对她们都提不起兴趣。加上他最近心情不好,更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总是随便聊上几句就自顾自闷头睡了。

    这些日子他的确感到身心疲惫。就在两位嫔妃入宫那的天,夷离毕院上报了对耶律道士奴案的鞠谳结果。审讯没有费什么力气,耶律道士奴和耶律高十两兄弟都供认不讳,承认是他们策划并实施了这次政变。目的就是将太后软禁并迫其退休,拥戴皇帝亲政。但他们否认想要加害太后,辩称只想她老人家在后宫安心荣养,不要干预朝中政事。夷离毕院主张按律判处死刑。此为谋反罪,属十恶之首。契丹过去有议贵制,但已经付诸实施的新法取消了对十恶重罪的“议贵”,规定无论涉及多么显赫的契丹贵族,只要犯十恶大逆,一律依照汉法判刑。

    朝会上对夷离毕院的判决出现争议,萧挞凛为首的一些武将,包括耶律休哥从前的部将故旧主张他们罪不至死,即使当死,也应顾念耶律休哥的地下亡灵免于极刑,最多流放三千里罚做苦力。可是夷离毕院坚持原判。太后不说话,大丞相也不表态,连一手平定此乱的梁王耶律隆庆也冷眼旁观。隆绪知道所有的人都在等自己做出决断。思虑再三,他说道:

    “此事关系重大,既然意见不一,事实也还需要厘清,今天是不是先不急于决定,下次再议。”

    太后也颇有耐心,于是就将这个议题暂且搁置。

    其实事实没有什么需要厘清的,是皇帝自己的思绪需要厘清。又过了两天,他派人去召名为侍讲实为谋士的赵从中来商议。

    隆绪做了二十一年皇帝,身边没有自己的幕僚谋士,也不敢交接文臣武将,内侍宫女信不过,就连皇后嫔妃也都是太后所选,唯一相信的仍是这位汉学师傅。赵从中陪伴他近三十年,从一个英挺青年走入华发垂暮,从年轻皇帝的师傅成为成年皇帝的侍讲。其他各科的帝师们都升官转职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在皇帝的挽留下一直没走。他在翰林院的职位升了,可是除此之外,为了不给人以皇恩特殊的印象,他拒绝了更多的恩赏。成年皇帝的上课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单独授课的机会也不多了。只有每月两次的汉学经筵,每次除了一位主讲还有其他翰林官员陪讲,有时梁王、楚王和朝中重臣也来陪坐听讲。好在皇帝如果在日常闲暇读书时遇到疑难,可以随时召师傅来解释咨询。但是为了避嫌,就连这样的见面隆绪也要掌握分寸,既不能太多有过从甚密之嫌,也不能太少让人少见多怪。

    鸳鸯泊御营的小书房里,皇帝和侍讲按照礼仪见过之后面对面坐定,内侍奉上香茶,皇帝摊开桌面上一本诗经,说道:

    “按照先生的布置,朕昨天预读了这首《召南.采蘋》。这四十八个汉字,朕还有好几个不识,意思也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讲课之前请教先生,课上才好深入探讨。‘于以湘之‘,这个‘湘’在这里做何解呢?”

    隆绪一边说一边目送服侍的宫女内侍们退下,他们刚一走出去,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探身向前,放低声音道:

    “赵先生,朕想见你是想聊聊心事,朕实在觉得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