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知遇之恩

    第一百四十章 知遇之恩 (第2/3页)

。皇后担心去了南京梁国王有机会争宠,可朕担心的却不是什么争宠,而是对太后不利。梁王在南京经营了十年,那里是他的独立王国,他手上的兵力超过御林军,在南京他可以呼风唤雨,想做什么做不成呢。”

    赵从中听了脸色也凝重起来:

    “皇上圣明,听陛下一说,老臣也觉得南京万万去不得。如今不同以往,太后病情沉重,头脑时明时暗,现在全靠大丞相从旁把关。到了南京,梁国王很可能先对大丞相不利,然后就可以挟太后以令天下。不过这件事大丞相一定会设法阻止,皇上说的这些他应该比谁都明白。必能劝止太后,不会让梁国王得逞。”

    “皇后说丞相劝了但是没有用。母后要是坚持,丞相也没有办法,他不敢把话说透,怕担了离间母子的罪名。最糟的是,说了母后也不会信。到底大事还是母后做主。“

    “那怎么办呢?“

    赵从中也有些着急了。隆绪低着头背着手在殿中踱步,心里的清凉早都一扫而光,头上的汗珠顺着脖颈浸湿了内衣,说道:

    ”朕想好了,这一次到了向母后摊牌的时候。朕只有亲自出面,向她说明南京的危险。朕不信太后能对天下的安危无动于衷。如果母后还是一意孤行,那朕就不惜下旨阻止出巡。太后的病众所周知,这种情况下朕站出来主持局面,想必没有人敢于抗旨。”

    赵从中半天没有说话,他只是个文章之臣,早都不是皇帝的师傅了。皇上马上就要四十岁了,早就成熟老练到了可以独自判断决策的时候。现在征询自己的意见完全是出于感情和信任。自己还可以像从前那样讲一番大道理,劝皇上冷静、忍耐并静观其变。但皇上会听得进去吗?即使皇上听进去了,真的顺从太后的意志去了南京,结果落入耶律隆庆设下的圈套,那自己对得起皇上吗?赵从中站起来,用从来没有过的郑重口吻说道:

    “老臣不再劝皇上。陛下饱读诗书、知古通今,聪明睿智,老臣原也只能拾遗补缺,现今更是打马难追,老臣想要劝陛下忍耐,但又怕害了陛下。老臣只能说实话,臣需要时间回去再好好想想,也请陛下谨慎斟酌。明天,明天老臣再来,倒时候再做决定好不好。”

    “好,明日午后,不在这殿里,朕在荷塘水榭与先生继续切磋《讽谏集》。”

    第二天午后申时,大内后花园里荷花曜日,山石斑斓,雕栏曲桥通向湖中一座玲珑水榭。阁中只有一张红木嵌山水石面的八仙桌,两把龙须藤椅。桌上摆了一只黑漆雕花托盘,一只尺多高的透明琉璃樽里装着粉红色的冰镇西瓜汁,旁边两只茶杯大小的琉璃盏。耶律隆绪命王继恩和内侍、宫女们在曲桥另一端的湖边候命。

    赵从中从小包袱里面小心翼翼取出皇帝译的《讽谏集》,摊开在桌上,口中说道:

    “皇上想好了,一定要去劝阻太后吗?”

    “是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老人家带着朕往人家挖好的坑里跳。”

    学士倒了两盏西瓜汁,捧给隆绪一盏,自己也端了另一盏。他呷了一口,冰凉清甜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夏风习习,穿窗而过,令人心旷神怡。

    “太后要是坚持怎么办?”

    “朕就向王平和御林军指挥说明利害下达圣旨阻止出行。万不得已只有将母后软禁起来。“

    “这太危险了。陛下没有任何把握那两个人会听从圣旨违抗懿旨,这样一来等于和太后撕破脸了。陛下赢了绝不会对太后不利,可是太后赢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