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兵不血刃

    第一百九十一章 兵不血刃 (第2/3页)

个人死心塌地跟着大延琳。萧孝穆,朕相信你,你放心指挥,朕会一直支持你。匹敌,你要一心一意服从燕王。”

    斗转星移,夏去秋来,这一年的光阴一如既往地脚步匆匆,然耶律隆绪的心里却备受煎熬,数着手指头度日,几个月好像等了许多年。待到中秋月圆,黄花满坡,放眼环宇,依然是金瓯有缺,东京未归。大延琳造反已经整整一年,各地军队纷纷要求前来助战攻城、将帅们自报奋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隆绪履行诺言,对这些声音置之不理。朝廷照旧过中秋,闹灯会,等到灯火阑珊,鳌山拆罢,朝会恢复正常。这一天朝会的主要议题是从明年起要进一步健全科举考试制度。

    隆绪坐在丹墀之上,他的旁边多了一把椅子,太子耶律宗真从年初就坐在这里学习听政。

    科举考试从立国之初就有了,到隆绪登基后形成制度,开始一年一次,后来两年一次,从最初只有一两个人参加考试,后来每科数百人参加,录取四五十人最多一次取了七十二人。已经举行了三十次,总共录取进士五百七十多人。这些进士出身的儒生充实到朝廷的各个部门,进一步完善科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一年来,在南院枢密使张俭的主持下,制定了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包括普及学校、健全县试、乡试、会试,改会试为四年一次,等等。科举制度关系重大,然也许是张俭的准备功夫做得好,也许是大家心不在这里,大臣们都没有异议,改革方案顺利通过,皇帝问道:

    “诸位爱卿有没有其他临时议题?有事出奏,无事便退朝吧。”

    北枢密萧普古站出来说道:

    “皇上,去年大延琳造反正是在中秋节之前,现在中秋已过,辽阳府为贼所据已经整整一年了,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

    这话一出,堂下一扫刚才的平静,顿时活跃起来,嗡嗡议论声响成一片。有人说道:

    “一个小小大延琳,一年都灭不了,算什么名将。”

    有的说:

    “大延琳的兴辽国都天庆二年了,还要三年、四年吗?朝廷束手无策,天下人都开始怀疑契丹的军事实力了。”

    “皇上太仁慈了,养了一班骄兵悍将,吃粮领饷不卖命。”

    “围困战咱不是没有听说过,有围了三个月的,最多有半年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一围围一年的。听说萧孝穆放了不少人逃出来,说不定还悄悄给里面送粮呢,这是困贼呢还是养贼呢?有的武将就是怕贼灭了自己没事可做,不想真的灭贼呢。”

    听了这番鼓噪,站在靠后的驸马都尉平章政事萧浞卜按耐不住激动,忘了皇后的嘱咐高声嚷道:

    “都说燕王会打仗,练的兵强,才派到前线的,现在不过筑了些堡垒守在里面等叛贼投降,这谁不会?陛下不如派臣去,臣虽没有打过仗也会干这事,等个三年五载,叛贼投降了,功劳就是臣的了。”

    殿中哄然大笑。

    隆绪听着脸色变得阴沉起来,要他开口说服群臣信任前线主帅,他觉得都说烦了,也越来越言不由衷了。这时张俭站了出来,面对众人道:

    “大延琳不是草寇蟊贼,他有军队、有粮饷储备,还有高墙深壕,难道是一打就垮的?燕王用围困战术,你们说风凉话,如果燕王采取强攻,死人无数,耗尽国库,你们又会怎么说?攻城要是那么容易,当年二十万大军南伐,以萧排押之勇,为什么攻不下瀛州;南北大战二十年,为什么一座宋国重要城镇都没有打下来过;前任北枢密、东京留守、萧排押挂帅,为什么打了十年都没有打下一个兴化城?你们说燕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