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谈判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百三十章 谈判 (第1/3页) 德鲁夫并没有受到虐待,除了脸上那几道爪痕留下的未经治疗的伤口之外,不过那并不是被俘虏之后造成的,而是之前战斗就要结束时,被那个战力爆棚的妖族给抓伤的,不过德鲁夫觉得那一抓更像是在泄愤。
德鲁夫并不在意这点,对于这个年轻妖族的做法,他仅仅是报以宽容的一笑。
本来德鲁夫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但是对方显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自己的命,这对德鲁夫来说是个好事,对教会来说自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和解态度。
自己受命前来香江之前,虽然决策层普遍对他不待见,但是仍然很详细的告诉了他决策层的两手准备,这其中当然有和解妥协的准备,现在,有苏瑾儿这个大妖很显然已经准备和解了,这当然不算是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
事实上作为香江事件的得利者,有苏瑾儿选择和解的可能性其实很大,反而是教会有些放不下面子,不过教会目前的处境并不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因此决策层才会保留了这个和解的方案,当然了,为了保住面子,和解的条件比较苛刻。
只是德鲁夫觉得那些条件很可笑,作为一个忧患意识格外强烈的人,德鲁夫甚至已经悲观的认为教会如果再不进行激烈的改革,恐怕只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作为一个从小就在教会长大,将教会当做自己的家,将教会的成员视为亲人的人,德鲁夫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但是他绝对是最爱教会的教会成员之一,也正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德鲁夫才会提出了被视为叛逆的改革方案。
德鲁夫的方案是全面引入华夏的修行体系,他瞄准的目标是儒修体系。
事实上,华夏的修行体系中古巫已经逐渐式微,基本不必考虑,道修则完全抛弃了愿力体系,不,准确的说,道修的愿力来源就是元灵本身,或者说,道修信奉的就是世界本身。不过作为教会学习的目标,以道修为对象进行变革实在是跨度太大,别说其他教会成员了,连德鲁夫自己都没法接受。
而佛门和儒学体系则更接近教会的信仰体系,当然,德鲁夫说的‘接近’只是相对前面两种体系而言。
不过佛门和儒学体系毫无疑问是真正的愿力体系,只不过佛门是分散型的信仰形式,典型的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局部崩盘不会造成系统性的崩溃。至于儒学,那是将信仰的目标设定为‘百姓’,这种信仰体系解决了愿力无法直接被个人掌控的弊端,同样也不存在系统性危机的局限。
虽然以上两种改良型的愿力体系都存在无法最大化整合和利用愿力的缺陷,不过,牺牲力量集中应用的优势换来的确实体系更好的韧性和生命力,从两者传承延续的状况看,显然要比教会好得多。
德鲁夫甚至认为正是因为华夏人早就发现了愿力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从一开始聪明的华夏人就做出了这个选择,也许决定这一切的正是道修的深厚文化基础,因此不管佛门还是儒学,其核心都包含着道修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来,其实全面引入道修体系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更不一定是最可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