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传国玉玺

    第四百五十三章 传国玉玺 (第2/3页)

人,驻军为飞骑军。

    第三战区为西部战区,主将张绣,为镇西将军,领大将军衔,负责攻略西域都护府,驻军为西凉军。

    第四战区为南部战区,主将高顺,为镇南将军,领大将军衔,负责驻守大汉南部,驻军为陷阵营。

    第五战区为东北战区,主将张郃,为征北将军,领上将军衔,负责辽东、三韩之地的安全,驻军为先登死士。

    第六战区为西北战区,主将黄忠,为征西将军,领上将军衔,负责驻守并州,驻军为并州兵。

    第七战区为西南战区,主将张任,为征南将军,领上将军衔,负责攻略益州南部,驻军为益州兵。

    第八战区为海洋舰队,主将甘宁,为征东将军,领上将军衔,负责经略海洋,驻军为大汉水师。

    何咸成为大汉丞相之后,并没有急于开张扩土。东汉鼎盛时期的人口不过6500万人,经过这十几年的乱战之后,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不足4000万。现在大汉的情况是土地多人口少,所以,发展才是第一要务!解决这4000万大汉百姓的吃饭、穿衣、住房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除了凉州和益州继续用兵之外,其余各州皆摆兵安民。没有战事的六个战区,只保留三万精兵,其余战兵全部转为兵部直属的建设兵团!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带领所在郡县的青壮年,执行三项行动:铺设道路,疏通河道,开垦荒地!

    铺设道路,改变交通状况,是百姓增加副业,促进商业交流,实现物资流动的重要举措。如此一来,南方的粮食不至于烂在地里没人吃,北方的羊毛不至于长在羊身上没人剪。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保证了大汉十几个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疏通河道,消除水灾是保证粮食不减产的重要举措。

    开垦荒地则保证了大汉可以持续增加粮食的产量。

    在何咸当大汉丞相的十年期间,大汉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百姓们基本上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但在何咸看来,这样的大汉还是远远不够的,商业发展水平太低,教育普及水平太低,这样的大汉充其量不过是刚刚脱离赤贫。

    丞相的任期为五年一届,且只可连任两届,何咸任期届满之时,只有四十岁,文武百官皆上奏,请何咸继续连任,但被何咸断然拒绝。

    “宪法是根本大法,除非到了灭国亡族的生死关头,否则决不能轻易修改!”

    维护宪法的严肃性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大汉朝廷已经步入正规,有他没他,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而大汉的科技发展和商业发展依旧处于萌芽状态,那里更需要自己这个拥有前瞻性眼光的人。虽然他也不懂很多自然科学的原理,但是他可以引导大汉的精英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下半生,何咸决心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这个无限发展的领域。

    自何咸接任司马徽成为皇家水镜书院的院长之后,大汉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科学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