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礼物、络子
第三百二十章 礼物、络子 (第3/3页)
已腐败不堪,但是不仅朝廷苦其腐败久矣,就连这看似作威作福蛮不讲理的强盗似的运军也是苦其久矣!
原本明初永乐皇帝刚刚定都北京时,朝廷是雇各地百姓用民船运漕粮至京师的,这可不是后世,给政府做事又有面子又有实惠,那年月靖难之役刚过,天下初定,陆路和水路盗匪不少。将漕粮等物运上船是一件苦差事,将漕粮在押解入京更是一件可怕的差事。
一路上的人吃马嚼的花费都是百姓自己出的,朝廷出的运费寥寥根本不够,这本身就是个赔本买卖。而且陆路上不太平,有剪径强人,水路上操舟百姓们又不是全都精通,安全性也是个问题。故而押解漕粮的队伍临行前,家人亲友们往往痛哭流涕,哀伤之至,更有甚者会立上遗嘱,准备好身后世,只是因为这一路北上一年多的时光,不一定能再次返回到家乡啊。
那时候,一个县中能领道这种押解漕粮税银任务的都是当地大户,即便是大户人家,若是有人使坏或者运道不好,接连几年都被选上了押解差事,那么这个大户的倾覆也就是三次甚至两次押解的事。
可以说那漫漫漕运路上,以及几千里运河上,都充满了无数百姓的血泪。后来有官员还乡沿途见到此事,于心不忍,上书当时的洪熙皇帝,也就是永乐天子的长子,洪熙皇帝朱高炽不似他的祖父朱元璋也不似他的父亲朱棣,是个宅心仁厚之人,后人给其上的尊号为明仁宗,也是恰如其分。
洪熙皇帝不忍心百姓受苦,接受了那官员的建议,最后朝廷改了个办法,只须老百姓将漕粮就近运至大运河两岸的水次仓中,水次仓也就是朝廷设置在沿河的漕粮转运仓库、集结点,如此一来就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
但是这漕运还得有人来运啊,于是这个任务交给了沿岸的卫所,也就是漕粮运军的前身,由沿岸十几万漕粮运军将收集起来的漕粮装船送往京师。
于是乎,这又成为了运军们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