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绿之卷)紫薇之章 天床:临危受命,据水以摄强敌

    (桑绿之卷)紫薇之章 天床:临危受命,据水以摄强敌 (第2/3页)

和督军杜袭等人坚定的站在了张郃一边,极力推举张郃担任临时统帅的职务。张郃本想推却,但是在众人的再三推举之下,加上徐晃本人明确表示愿意听从张郃的指挥,他觉得自己应该扛起这个重担于是接受了临时指挥的权利。

    为了赶在曹操的大军到达汉中之前尽快消灭固守在此的敌军,刘备一方面派遣张飞、马超等人加紧攻打失去武都而屯守河池的曹洪所部,而对于他更为忌惮的张郃,刘备则亲自率领大军,准备渡过沔水彻底踏平阳平关。

    见刘备已有转道重新攻打阳平关之意,很多人认为现在阳平关的守军加起来不过四万人,敌众我寡且实力悬殊,应当将全部兵马依水结阵阻击刘备过河。

    看了看地图之后郭淮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样做就等于将我们实力捉襟见肘的事实直接袒露在刘备的眼前,他反而会强行渡河,不如将河岸边的防线向后拉伸,这样一来也可让刘备放松警惕,倘若他真的渡河来袭的话,我们可以趁他渡河一半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这样定可以击破刘备!”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当即遭到了很多保守派的将领反对,他们认为这么做有着放刘备公然渡河的危险,然而徐晃听后却认为这是招值得一试的险棋,于是站出来支持了郭淮。

    张郃权衡之后也赞同郭淮的计策,于是将沔水北岸公然暴露于刘备的面前。

    此时大军前锋已达沔水南岸的刘备军队看到了大河北岸居然没有任何一兵一卒驻防,于是立刻向刘备请示,是否应当趁此良机迅速渡河占领沔水北岸。

    刘备见状以为是曹军自知没有足够的实力,所以无法再沔水北岸设防,但是军事嗅觉非常敏锐的法正却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他对刘备说:

    “主公,张郃非等闲之辈,他十分清楚沔水北岸是阳平关正背面唯一的一道防线,又怎么会轻易将其让出来呢?我想他们肯定有所预谋,此时绝不能贸然渡河。”

    法正的话提醒了刘备,他也隐约感觉到了对岸的平静只是表面上的,于是下令前锋人马就地驻扎在沔水南岸,没有命令不得渡河发起进攻。转而命令赵云、张翼率军直取空城南郑,后又渡过沔水夺占沔阳,至此褒水以西,除了阳平关和河池外的领土尽皆被刘备收入囊中。

    此时无论是阳平关的张郃还是河池的曹洪,都知道自己若是在孤军坚守下去的话,被歼灭的是迟早的事,于是曹洪下令弃守河池率军北上退守大散关。

    张郃也趁着刘备大军没有渡河追击的几天宝贵时间,将手中的四万人撤出了他们坚守数月的阳平关,绕行东狼谷抵达了赤岸,等待曹操的大军抵达后再做计议。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率领的二十万大军终于抵达太白山,由斜谷进入汉中顺着褒水南下,与驻守在赤岸的张郃、徐晃所部会合。

    为了亲自了解汉中之战的详细情况,曹操就地扎营之后立刻命人传张郃与徐晃、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