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奔命书

    第四二五章 奔命书 (第2/3页)

留在汝南,变成了袁术的人。

    而如今刘宠朝颍川动手,袁术本就占了南阳郡与汝南郡,倘若再横插一杠,这就表示豫州二郡四国极有可能有一半要落入陈王与袁术的手里。

    曹操想到这里,神色凛然,“此事为何不与为兄商量一番?你可知道袁绍袁术势同水火,一俟颍川、南阳两地进兵雒阳的线路都掌握在袁术手中,他二人未必能够配合。讨董一事就废了。”

    荀棐突然轻咳一声,曹操望了眼过去,像是意识到什么,朝外面望望,又小声道:“讨伐董卓一事非同小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你便是要投靠董卓,也需要我等里应外合。原本孔豫州夹在中间,袁绍袁术还不一定会闹起来,一俟颍川沦陷,袁绍与袁术都有意向入主,内讧一起,还讨伐什么董卓?到时你要进去雒阳,可孤立无援。你不能这样由着性子胡闹啊。为兄能帮你的。如今幼阳、德祖都前去谯县候命了,这就是曹某的决心,为兄还真能不管你?别一碰到事就抛下我等啊。”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他可能又想到了什么。”荀棐有些尴尬道。

    “还是仲辅兄理解我。”刘正笑起来,起身走到营帐内挂着的地图前,手指弹了弹颍川郡,“我要真这么小肚鸡肠,一开始为何不攻打颍川?”

    曹操荀棐也凑过去,刘正指了指雒阳东南边的地图:“依你昔日计策,自颍川攻打轘辕关、大谷关,我觉得我应该比孔伷更合适。再有文台兄自南阳出兵北上,破析县、丹水叩武关进入京兆尹,西可攻长安,东可截断董卓后路,你前去成皋攻打旋门关,袁绍陆水两路进兵攻平县入雒阳。董卓能破吗?”

    曹操颔首,“如今就是担心雒阳被烧,我才举棋不定。你这几日一直提着要西进,若非我知晓内情……志才……”

    眼角余光里,刘正扭头望向营帐,曹操循着视线望过去,见戏志才就站在营帐门口,愣了愣,随后笑道:“既然来了,一同过来听听吧。”

    “某家便是过来送信的,未曾想……”戏志才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脚步却是迈得极快地走进来,随后双手奉上一个包裹着竹简的赤白色书囊,“主公,子廉校尉的书信。”

    “子廉兄去河内了吧?”刘正笑了笑,曹操皱着眉头接过书囊,扭头错愕道:“这你也知道?”

    “你们那点破事,如今我营中那么多你们家的,随便找个人都打听清楚了。再说,你大儿子如今已经是我的人了。别有事没事找他交心。”刘正得意地笑,朝书囊抬了抬下巴,好奇道:“益德与我约定五日一信,每逢重大消息都要及时汇报。他四天前到的信没提及你们,就说袁绍与王匡在汲县招兵买马。你让我看看子廉兄发现什么了。赤白色的囊,这是奔命书吧?你让他过去查什么?”

    这年月传信也有规格,如果是木牍,凭借盖在木牍上的检上的封泥个数来分辨事件的重大程度,一枚封泥程度最轻,五枚封泥最重,代表情况刻不容缓,当然,也可以不合规矩地盖六个七个,但这种程度,谁都知道已经是生死存亡之际了。

    如果是竹简的话,则用套在外面的书囊来判定程度。朝廷之中,传消息的书囊一般为绿囊,皇帝的玺书用青囊,边郡的紧急公文“奔命书”用赤白囊,皇帝密奏用皂囊,也就是黑囊,这是最高规格的。

    曹操等人都当过官,自然用朝廷上的规矩,一般用绿囊代表平日里的书信,赤白囊则与战事有关,真要需要分辨等级,也会在书囊上另外挂上小木牍,敲上封泥来判定程度,绝不会用到青囊和黑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袁绍如今就以金玉雕刻车骑将军印章,每次有什么事情传令就用皂囊密封竹简。

    当然,这些规矩刘正在与关羽张飞荀彧等人传信时基本不用,这种旁人一看就能看明白的规章制度多少缺乏隐蔽性,他一般用拼音字母做特殊标记,关羽张飞荀彧几个比较亲近的人大多跟着刘正、荀采学过一些,又因为长期使用,简单的拼出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