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无盐女3

    第十六章 无盐女3 (第3/3页)

激起民愤,若是爆发起来,则一发不可收拾。

    事实上,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农人的税赋,鼓励商人的活动,用商业税来取代农税,对外通商,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来,哪怕日后商人会难管理的多,但只要农人过得好,就不会有人想起兵造反,只要陛下的能力足够,非但能够使得大兴国海清河晏,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代盛世明君。

    还有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放在一国之上也是说得通的,工匠掌握着一国最核心的技术,可惜陛下只重视军事上的利刃,忽视了工匠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创造。

    你有没有发现,自然有记载以来,农具经历了石铲,石锄,铁铲,铁锄,木犁,铁犁,耦犁,耧车,扇车,水稆(水车)……每一样工具的出现,粮食的产出都要更上一层,从原本的一亩一石,到现在的一亩三石,和这些分不开关系。

    可是自大清朝开国以来,一样能够用于生产的工具都没出过,靠现在的技术,是无法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的。古有宋渠发明出的地动仪,可是至今已无人会这种技术,都是因为前几朝的皇帝不重视,使得如今地龙翻身我们都束手无策。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认为当今圣上应当注意了。

    林麒山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才皱着眉道:“妹妹,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圣上的决定不是我等能够改变的。”

    萧潇也不灰心,再次写道:圣上是否决定如此,前提还是在于他有没有看到,哥哥,若是试题上有此一问,何不将它写出来,兴许能够让圣上看到。

    林麒山低吟了一会儿,点点头,“你说得对,虽然圣上看到的几率微乎其微,但,如果真的出现此题,我一定会这么写的,哪怕圣上看不到,若他日我能高中,定也要想方设法让圣上知晓。”

    萧潇很欣慰:不愧是我教出来的,有魄力,给你点个赞。

    萧潇同他说这些也不是没有目的的,夏季都快过去了,一场雨也没下过,在萧潇的记忆中,像这样干燥的气候会延续一年半之久,哪怕冬天也不曾下雪,土地干裂,颗粒无收,牲畜渴死,人也有饿死渴死的,更可怕的是遇到如此灾年竞有贪官欺上瞒下,不但没有降下税收,还将粮仓里的粮食都纳为己有,走投无路的农民暴起,聚起10万人,轰轰烈烈,不出一月就被他们攻陷了三座城池,若不是后来天启帝及时派兵镇压,又派赫赫有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辅政大臣郭起梁主持大局,只怕大清国危矣。萧潇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任务而造成什么蝴蝶效应,导致大清国直接灭国,那才是真正的欲哭无泪。

    完了萧潇又将早就总结好的考试须知给林麒山看。

    考试须知上也没写什么,就是让他带好自己的东西,不要忘了在考卷上署名,如果有主考官在他身旁转悠,不要心慌,遇到难题可以暂时搁置,将会做的做出来,尽自己所能将能答的答出来等等。

    将准备好的考试须知递给林麒山后,萧潇的教学也到此为止了,这两个月来,萧潇可谓耗尽了毕生心血,一切就看他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