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

    第243章 真龙踏浪,天威浩荡! (第3/3页)

天祥的坐镇指挥下,打出一场以少胜多,名垂千古的传世之战。“

    想到此处,从沉痛中摆脱出来后,陆秀夫的心思也慢慢恢复了平静。虽说编不出那些违心的虚言,不过以陆秀夫之能,想个折衷办法转移太后的注意力,却不是什么难事。

    恭敬的向太后施礼之后,陆秀夫沉声向太后禀奏道:“太后切匆过于忧虑,臣身处后方虽不知前方军情,然以文相之能,想来定不会使皇上万乘之躯,轻蹈险地。如今战事方起,胜败未明。太后若是忧思过重,伤了凤体,来日皇上凯旋归来,罪责下来,只怕臣等担当不起啊!”

    从陆秀夫含糊的语气中,听到了希望,太后没有一丝怀疑之意,也根本不愿意去置疑陆秀夫所描绘的那种臆测中的美好结局。

    在近乎自我麻醉的思维中,“安心”下来的太后终于记起了自己的身份,重新恢复了在臣子面前的那种镇静心情和尊贵仪态。

    而陆秀夫也借着这个时机,将心中思索了多时的一个念头,当着六部尚书面前,正式在太后面前奏请道:“太后,臣另有一事启奏,尚需请太后定夺。”

    看到太后轻轻点头示意,陆秀夫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足以令整个大宋朝堂生出巨变,吸引所有朝臣关注的建议:“太后,依我大宋祖制,天子需年满十六成年之后,方可临朝亲政。皇上如今虽年止十四,然天资聪颖,睿智果决,兼且勇毅宽仁,实为不世出之明君风范。值此国势惟艰,社稷颠沛之际,臣,东府丞相陆秀夫,伏阙请奏:明年四月,皇上年满十五,敢请太后于彼时,功成身退,还政天子!“

    六部尚书重臣们被陆秀夫突然抛出的这记惊雷,震的满眼金星心思激荡。天子提前亲政,大宋如今的朝堂局势必然会发生剧变。到那时,力促天子亲政的丞相陆秀夫,到时在朝堂内外的威势自然会更加显赫。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同殿为臣,可无论是出于政见之争,还是权势、名望之争,几个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下意识的就开始在心中寻思起对策来。

    可是被臣子当面奏请放下权柄,还政天子的杨太后,却毫无一丝恋栈贪权之意,六部尚书重臣们还没来得及从这记惊雷中缓过神来拿出对策,太后已是带着一丝自豪的微笑,径直开口道:“本宫一个幽居深宫的妇道人家,上不懂朝政,下不解民生。原也就是在昰儿成年之前,勉力支撑。既然昰儿如此出众,又有陆相和朝廷重臣们倾心辅佐,这对大宋江山社稷有利之事,本宫自无不允之理。“

    一位对政治近乎一窍不通,没有丝毫权力野心的母亲,就这样,带着一位母亲的自豪和无限关爱,没有半点迟疑,轻松无比的就做出了将自己手中至高无上的大宋权柄,移交到儿子手中的决定。

    而有了天子即将于明年四月正式亲政这件大事的影响,大宋朝廷等于是给所有的官员和军民百姓们传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讯息:那就是大宋朝廷,对于渡过眼前的难关,有着充足的信心。

    只不过在大宋丞相陆秀夫的心里很清楚,这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要看少年天子和文天祥,能不能力挽狂澜,率领大宋水师,打出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大胜仗。

    换句话说,只有崖门海战大获全胜,赵昰才有机会临朝亲政,引领大宋走向中兴。想到这里,陆秀夫也不由的摇头苦笑着收起了思绪不再往下想了,因为若是崖门海战败了,那么所有的江山社稷、家国兴亡,就都不需要再去思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