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虎蟒搏杀

    第009章 虎蟒搏杀 (第2/3页)

了符篆里面隐藏的各种神秘力量。

    封弋如今已经凝聚生成了绿叶状的本命符印,这只是成为符印念师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找出驱动灵印,虚空画符的法门。

    《云篆符经》由茅山宗上下十二代宗师传承汇集而成,是孙思邈推荐给封弋借鉴参考的一本符道修习之书。

    道门修行之术分为丹鼎派、符箓派,功法各已,而茅山宗就属于符箓派。

    相传,齐梁隐士陶弘景辞官归隐于茅山,主修《上清大洞真经》,兼修《灵宝经》、《三皇经》,后经传世弟子苦心经营,遂创立了集“儒、佛、道”三家之精髓的道教茅山派,被后世称之为茅山宗祖师。自此,人才辈出,影响日渐扩大,唐初益盛,声誉几乎与蜀山道宗并驾齐驱。

    茅山宗聚千古仙道之精粹,凝稀世秘术之古蕴,主要修行“符咒”法术,将精神念力依托在带有符力的外物之上,如黄纸、桃木、幡旗等,作为是修行者与天界对话的媒介和渠道,以此沟通天地诸法万象。

    茅山宗的符咒秘术需要“画符、念咒、手印、罡斗”共同配合,方可产生强大的法术,而且大多是攻击性的,主要有二,分别是:三清剑术、符箓咒术。其中,符箓咒术又分捉鬼驱尸、祛邪治病两种。

    若论天下道门最为霸道凌厉的符咒秘术,茅山宗当称第一。

    千年以来,大浪淘沙,修行界出现了诸多符印,如自然之符、遁甲手印等等,这些都是先辈们感悟天地自然,有所得后“摹刻”下来的宝贵东西,是前贤智慧的结晶,有部分流传下来,有部分传承下来,便被茅山宗的后世门人统一收集归纳于《云篆符经》。

    封弋闭目默然沉思,想起从远古到如今,那些极幸运或任运气而进入符道的人,他们日月不断地努力与尝试,通过不同方法、不同途径,想把天地江山画尽,想把文字符号写尽,为的就是给后辈们找到一条有迹可循的现成之路。

    但是,自己识海内的“绿叶灵印”,似乎并没有与书中的这些符文产生任何的波动与感应。

    这是为什么呢?

    “同样的药方,并不是完全适用于同一症状的病人。同理,符文是死的,而念师却是活的。修行也是如此,不要拘泥于表面形式,只有忘其形,方可取其意。”

    在旁翻阅医书的孙思邈见到封弋皱眉,知道他遇到了难题,便轻语点拨。

    封弋霍然睁开双眼,有所顿悟,终于找到符术修习之窍门。

    茅山宗这些已成文字的符画、咒印,如果产生符力,必须事先要将念力灌注于内,不同的线条与纹路,需要不同的念力与咒语,方可产生不同的符力效果。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茅山宗的符印之术是“有相”之符,是“定式”之符,每一道符,每一道印,都是已经指定好的符力含义。

    此种符术是沿袭古时前辈留传下来的现有符文,依葫芦画瓢,不仅需要在纸上或手上等外物之上笔墨刻痕,而且书符、画印的时间也很长。

    这种表现和《龟甲记事》所说的符印念师有很大区别。

    想当年,黄帝即兴发挥,以念力为墨、以灵指为笔,在虚空书符画印,那种指点天地、唯我独尊的意境何等潇洒,何等壮载!

    可以说,黄帝从“元始祖符”习得的符印之术,应该是“无相”之符,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