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投资

    第三十五章 投资 (第2/3页)

心存芥蒂,在“九七过渡”问题上始终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在香港的势力范围日渐衰微。到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在怡和系的执掌下,九龙仓虽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物业,但在经营方式上却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着用自有资金兴建楼宇的理念,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缓慢,使得集团陷入财危机。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将自己一步步逼向绝境。然而,另有华商才俊却看中了九龙仓的前景……

    最先瞄上九龙仓的是李超人,早年,九龙仓货仓迁出的旧址将成为九龙地王,而九龙仓股票却被一直被市面低估,若合理开发前景必定辉煌。嗅觉灵敏的李超人当然也看在眼里,他曾多次构想,若由他主持九龙仓旧址的地产开发,绝不至于陷于如此困境。实际上,李超人真正发迹靠的就是地产股市,他之所以看好九龙仓的股票,正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超人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龙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和香港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股置地,置地控股九龙仓,香港置地实际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可是就在李超人收购了不到2000万股股票时候,嗅觉敏锐的职业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