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韵与诗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正文 文韵与诗 (第1/2页)诗文诗文,非诗即文——此话恐怕太绝对了。古时的《诗经》、《楚辞》是“诗”,其它文章多是“文”。当时书写材料得来不易,写文章必须省着用,文章语言便形成一种特殊的“压缩格式”,这种格式与说话不一样,相对于口语,称作“文言”(我们千万不要把文言和古汉语的概念搞混)。而“诗”本身就是语言的“压缩格式”,再用文字记录时不必另求省略(所以,现代人一般能读懂古诗却不容易读懂古文,说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这时候,“文”和“诗”形成两大类文体:文无韵以说事,诗有韵以言情。
文言比较艰涩,即便古人也有枯燥感。汉代以前,文人已尝试采用骚体(即楚辞)句式写文章,引进了“声韵”。到了汉代,这种有韵的文章逐渐成熟,便形成了“赋”。赋很像叙事诗,但它还是文。这样,文又有了“韵文”和“散文”之别。当然,这个散文是指句式和声韵的散,不是现在所说的散文体裁。汉赋由骚体发展出大赋、小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等,就是汉赋的代表作品。其间,还衍生出一种通篇多为对偶句、而句式又非常灵活的赋体,由于对偶句多,就像双马驾车,被称为“骈赋”。骈赋应该是骈文承前启后的文体了。
魏晋时期,骈文兴盛起来。骈赋虽然是成串的对子,但每一联对句句式随便,字数不限。骈文则不同,出现了类似“格律”的特点,发展到宋代,更有“骈四俪六”的讲究。就是说骈文的句式大多是四字加六字对仗四字加六字,平仄声韵也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由于讲求声韵对仗,辞句绮丽华美,骈文极尽诗、文之所长,叙事言情说理,得心应手,有其它文体包括诗词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因此,骈文最盛时期,几乎人人写骈文,处处用骈文。韩愈时代,社会通行文体只有骈体。鉴于此,韩愈将以前的“不骈”的文章称之为“古文”。这个概念延用至今,一说到古文,大多知道是先秦时期的文章了。
然而,什么东西都怕“滥”,作为文学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