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诗词句谓语中心词的提炼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正文 诗词句谓语中心词的提炼 (第1/2页)

    使句子凝炼,是做诗的基本功。格律诗、词的句子尽管有很多变式,但主谓句还是其最基本的句型。在主谓句中,大多数带宾语。支配宾语的就是谓语的中心词,“龙的眼睛”正是谓语的这个中心词,把这个词“炼”好了就是画龙点睛,能够大大提高诗词的感染力。

    传说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谓语中心词“绿”起先用的是动词“到”,自己觉得一个“到”字只是感到刮风而已,并没有“春”的气息,于是改成“过”。春风过了又是什么景象呢?于是又改成“入”,再改成“满”。前后改了十多次仍未找到最满意的字。这时,他出船舱远眺,眼中的江南,春风拂过,一派生机盎然,万物无不充满绿色的活力!灵感一动,脱去了动词的局限,直接用了一个最直观的视觉名词“绿”。

    这个“绿”的传说对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两个,一是普遍意义的“炼”的重要,二是特殊意义的“炼”的得法。“炼”的重要尽人皆知,我们只需要探讨一下“炼”的得法。

    现代汉语对谓语中心词一直强调其“动词性”。凡是古人不用动词的情况,统统被归结为古汉语的“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我对此是有所“存疑”的。例如,最“现代”的汉语中有“美容”说法,“美”肯定不是动词,是现代人的“使动用法”吗?起码在诗词中谓语中心词是非常宽泛的。突破这个框框,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同性质的词都能用于谓语中心词,只要你用得得当就好。

    我们来分析一个大家熟知的诗句,“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据《温庭筠全集校注》应为“鸡声茅店月”)。曾有人将其归类于“名词句”,说,鸡鸣(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六个名词的巧妙罗列,甚至给元人的“小桥流水人家”树立了榜样。我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始终认为它是两个主谓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要看明白诗人的创作意图。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羁旅行役诗,是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起,从此足可见到诗人急于登程上路的情态。次联“鸡鸣茅店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