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去求学

    第十七章 去求学 (第2/3页)

方,不过现在所谓的名门却也不怎么值钱了!”

    郑刚令笑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商阳书院在讲学方面,似乎不比从前了,但在钻研如何应付科举方面,听说却是满有成效的。”

    他们说的商阳书院,是在荥阳县城南边五十里外,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百余年前有一位名门郑家的大儒在此讲学,从那时起商阳书院便开始出名起来,经历数朝,饱经战乱,但依旧是荥阳最有名的书院,名门子弟大多来此求学。

    只不过到了大唐朝,门阀的势力减弱,当官也不再靠推举了,而是要靠科举,所以商阳书院便开始没落起来,不过,当代山主,也就是书院的院长开始提倡研究如何应对科举,所以书院又慢慢有了起色。

    李日知却是没听说过商阳书院,他惊讶地道:“爹,商阳书院,那是个学校吧,那里的学费很贵吗,咱家付不起吗?”

    李正纯摇头道:“那里不叫学费,叫给先生的束脩,那个词叫束脩,明白嘛!嗯,商阳书院的束脩是很贵,但还没到咱家付不起的地步,你问这个干嘛?”

    李日知道:“那就奇了,既然咱家付得起学费,不叫学费叫束脩,那为什么舅舅还要凭着脸,才能让我进书院读书呢?”

    郑刚令哭笑不得,他道:“你是说你有了卖必男丸的钱,所以就不用舅舅走人情了,是吧?舅舅和你说,你就算钱再多,如果没有人引荐,也一样进不去商阳书院!”

    李日知哦了声,道:“赶情儿,还是咱们去求那个书院啊,那我就不想去了,没意思,不喜欢求人!”

    他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虽然勉强可以称得上少年,但在读书求学方面,却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李正纯犹豫了一下,便道:“雨铭兄,如果是学着怎么做学问,那让日知跟着你最好,如果要学着怎么中进士,考科举,那去商阳书院,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才十岁的孩子,学着考进士,是不是有点儿早了?”

    郑刚令叹气道:“早点儿就早点儿吧,象我就进学晚了,也并非是进士出身,所以仕途的前途就不太通坦,日知不可象我这样,他要是能有个进士出身,以后做官,前途不可限量啊!”

    李正纯连连点头,确实是这么回事,大唐越来越重视科举了,尤其是进士科,升官快,也更得皇帝的信任,如果想让儿子有个好前途,那考进士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于是乎,在完全不征求李日知意见的前提下,李正纯和郑刚令就决定送他去商阳书院读书了,然后就是家宴,李正纯和妻子郑氏,加上李日知和郑刚令,一起吃了顿饭,便决定过几天由郑刚令亲自送李日知去入学了。

    事情决定了之后,其余几天便由郑氏给李日知准备各种入学用的器具,李家家境殷实,给准备的东西自然是不少,而李正纯则教了李日知一些礼仪,还特地反复叮嘱,让李日知不可顽皮,毕竟书院不是家里,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这日天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