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广告媒体人养成记 第一章, 二十三载一别离,北方终归成梦乡

    第一卷,广告媒体人养成记 第一章, 二十三载一别离,北方终归成梦乡 (第2/3页)

有人在打台球,远处公路上点点的车灯忽远忽近,草丛中有青蛙和蛐蛐儿的叫声。

    这是深圳吗?这是自己以后要生活的地方吗?怎么跟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路凡边吸着烟边想。随手拍着身上的蚊子,烟灰带着一点光亮从他指尖弹落到楼下,夜是静的,他的心思却翻腾着。

    他去年从东北一所市属院校大专毕业,刚好赶上国家不包分配。父母是老实本份的农民,只能托熟人把他的档案落到县里建委下属一家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只接收了他的档案却没有安排落实他的工作。就这样这一年里,他经历了在市里亲戚手下临时工作两个月,后来自己找了一家卖电话机的工作,再后来考公务员苦学一个月差七分没被录取。正当他迷茫时,听到收音机广播说某院校培训无土栽培技术,学成以后去海口工作。最终海口没去成,他在人才市场那儿了解到深圳招酒店服务员的消息。就这样,他报了电脑培训班练习电脑操作和五笔打字,去县公安局办了去深圳的边防证。招聘消息迟迟不来,他做了人生最大的决定,自己一个人独闯深圳。是谁给他的勇气和胆量,路凡后来自己总结了一下:

    1,他要逃离农村,他非常不喜欢农村的生活,也不想让左邻右舍看不起他这个大学生毕业了还窝在农村。

    2,从高中就住校,他的心是野的,一直想离家越远越好,他的骨子里是喜欢自由独立的。

    3,大学苦恋三年的女朋友分手了,他一边想要忘记她,一边又想有一天出人头地,把她也叫到深圳来。

    正是因为这些,他从东北坐绿皮火车硬座,七十多个小时只身从北向南一路奔到深圳。他父母趴着车窗在外面哭的稀里哗啦时,他没有哭,他想挤几滴眼泪,但硬是没挤出来。但当火车开出山海关时,他在旁人的注视下,嚎啕大哭。眼泪中有对未来不确定的不安与害怕,也有对生活不容易的委屈与心酸,甚至还有对父母的一丝怨恨。

    那一年,路凡23岁。他背着行李,抱着一个破损的皮箱,裤衩的兜里装着2000元,这就是他当时全部的家当。这一幕,过去了20年,他还清晰的记得……

    楼下食杂店传来童安格的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拉回现实:

    午夜的收音机,

    轻轻传来一首歌,

    那是你我都已熟悉的旋律

    在你遗忘的时候

    我依然还记得

    明天你是否依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