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帝国(二十四)

    第二百六十一章 帝国(二十四) (第2/3页)

系便是因为这察举制。

    这也是曹操不得不颁布招贤令的原因。

    不是他手下没有人才用,而是这个人才他不敢用。

    朝堂之上,过半的臣子对着曹冲行礼,下跪,就像是无声的抗争一般。

    可惜

    本宫连之前修路的事情都没有妥协,在科举制上,他又如何会妥协。

    对于科举制的作用,或者说是世家宗亲的用心,曹冲是再理解不过的事情了。

    在思索一会儿之后,曹冲的话也是缓缓说出来了。

    “建安十五年,父王颁布《求贤令》。

    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去岁,父王颁布《举士令》。

    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稍微停顿了一下,曹冲的话继续说了出来。

    “父王二令,通篇便在求才,不问品德,若真求品德,天下贤才将损近半。”

    荀衍早知道曹冲会如此说,马上问道:“若无德之人为官,岂会将百姓视作骨肉?岂会忠心于大王与殿下?只有德才兼备之人,为官方能内修品德,外理民风,为大王与殿下计。”

    呵呵。

    话还说的挺好听的。

    但曹冲可没有被荀衍的一番话说服,嘴角反而是露出了冷笑之色。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冲用伊挚、傅说、管仲、萧何曹参韩信等人的例子来反驳荀衍的话。

    德行有损的人真的不能当官?

    恐怕不是这样吧。

    上面几个人的例子,按照现在来说,都是德行有损的,但是他们当官了之后如何?

    管仲,千古名相,萧何曹参,汉之功臣

    德行有损,如何不能当官?

    荀衍没想到曹冲居然如此巧舌能辩,一时间有些噎住了,但他的话马上说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