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章、江之永矣(7)

    第四七章、江之永矣(7) (第2/3页)

的房间内,泡上两杯茶,促膝长谈。

    叶成煊道:“你想说说《平凡的世界》?”

    叶紫羽点点头。叶成煊又道:“那先谈谈你的看法。”

    叶紫羽道:“我为孙少平感到难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成就还不如他留在村里的哥哥孙少安。他不断的改变自己,历经一切苦难向前拼博。可田晓霞的去世,似乎让他的生命定格在煤矿了。我想,他最后一定会选择和他矿工师父的遗孀组成家庭,就此泯灭在千万普通的矿工当中,我真替他心有不甘。他迈出了农门,可他为什么拒绝城市呢?我想不通。”

    叶成煊笑笑,对儿子说:“你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长大的,可你对整个八十年代的社会还没有理解力。考考你,你初中政治课学过,对我国社会力量的构成是怎么诠释的?”

    叶紫羽笑:“这还不简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叶成煊道:“对,是这样,可你知道这其中的等级么?”

    见儿子摇头,他又说道:“七八十年代,社会风气淳朴,人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可当时的等级制度相当严格。比如说,工人阶级中,分为干部和群众。这是一道分水岭。哪怕一个单位,干部和群众的档案都是分开存放的。所谓的招工招干,就是这么回事,‘工’与‘干’已是两个不同身份的群体。而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差距呢,就更大了。农民向来是我们国家最吃苦耐劳的群体,应该受到尊重。可必须承认,社会上是歧视农民的,不是针对个体,而是针对整个阶层,城市里最弱势的群体面对农民,也有着先天的优越感。因为户籍制度强行将农村户口限制在了社会的最底层。即便是农民自己也瞧不起自己,拼命想改变这种现状,以成为城市人而自豪。要改变农民身份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跳‘农门’。而城市呢,也是有等级的,小镇、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中,大城市的商品供应与城市规划,肯定强于小城市,所以在大城市里,哪怕是个不学无术的待业青年,却会以自己的大城市户籍而瞧不上小城市的人们,更遑论于农村。这样的人以身在大城市为荣,要是首都的市民,只怕更自豪得不得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小市民心态”。你是在大城市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