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传难写

    正文 自传难写 (第3/3页)

09级六班王远超

    对老舍不曾甚解,只知原名舒庆春,字也挺“有趣”,“舒”字分开各占一处,字舍予。早知其《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作的名声,自然便在心中留下对老舍的敬畏之情。

    不觉间,映入眼帘几处文字:

    “……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咱没有这种父母,而且准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见得比我高明。好意思大书特书“清封普罗大夫”,与“出自不名之门”么?就是有这个勇气,也危险呀:普罗大夫之子共党耳,推出斩首,岂不糟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也得先变成英雄啊。……”

    抬头看去,《自传难写》,再看,老舍,如此伟人自传都……何况咱一高中生?!暂且不论。

    本文语言感情丰富,话语自然流露,诙谐幽默。大量运用“哼,难!”、“不大想”、“这多好听”、“没响儿”、“伤心”、“下次再说”等幽默词汇,给人的印象是可爱、机灵、幼稚、天真,引人入胜。本文思路清晰,分别谈及自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写什么内容的问题,幽默。文中写到“自传的头一章是不是应当叙说家庭族系等等?”、“自传头一章根本没着落。”既然家族族系无壮烈事迹,作者转入第二章,谈“怎样降生”的问题,并想到是否“怎么在胎中多住了三个多月,怎么产房闹妖精,怎么天上落星星,怎么生下来啼声如豹,怎么左手拿着块现洋……”之类的传奇,想到有这样的降生图,自传肯定增添不少色彩,然而细问母亲,只说:生下来奶不足,常贴吃糕干——所以到如今还有时候一阵阵的发糊涂。通过对比,引人注意,使段落观点鲜明,“现实”与“幻想”的对比,突出一个中心词“难”,“第二章又可以休矣”。

    由此可见,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如“第三章……幼年入学”, “幼怀大志,寡言笑,囊萤刺股……”同之后的“可是咱呢,不记得有过大志,而是见别人吃糖馅烧饼就馋得慌——到如今也没完全改掉。逃学的事倒不常干。而挨手板与罚跪说起来似乎并不光荣。”形成对比,又充满诙谐之意。

    能将“自传”这样一个“正统”文字,写的这样有趣,思路清晰,其中的对比紧绕一个“难”字,更是如火纯情,不愧为一代大家,值得借鉴与深思。

    作者的《自传难写》,全篇对比可用两字概括,即“虚”与“实”的对比,表面上是自愧不如,其实是对传记造假,不讲究真实性的抨击。我早有思考,那么多的人物传记,有多少能值得信赖,文学价值暂且不说,什么某某人身世不凡,某某事迹如何充满传奇色彩,而后,后世之人费尽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答案,这好比古人与现代人玩捉迷藏的游戏。

    不求领悟,只得浅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