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刘平原冒掉乌纱帽的风险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正文 第42章 刘平原冒掉乌纱帽的风险 (第1/3页)

    清江日报管报道的老总,张火坠楼不幸逝世,赵超群进了监狱。报社急需补充管报道的老总。为此,刘平原向省委打了报告,请求在近期内任命1至两名管报道的副总编辑。

    省委进行了研究,同意暂时增补一名分管报道的副总编。

    省委组织部分管文化战线的干部四处的处长与副处长,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组成考察组来到报社,开了一个民主推荐会,请报社副处以上干部推荐副总编人选。然后,考察组又分头征求了社委会与编委会成员的意见。

    据说,编委、时政部主任宋晓斌的票数最高,社委会与编委会的推荐也最多,他升级的可能性最大。

    省委的班子也起了大变化。省委书记杨青峰如愿以偿,调到北京,成了国家级领导人。他的职务,则由省委副书记、省长马敬业接替。这也遂了马敬业的心愿。因为省长要在省人大会上选的,离人大会召开还有一段较短的时间,因之,马敬业的省长职务暂时还没有卸下来,他是书记、省长两个职务一肩挑。

    良乡市委书记奉风雨也晋升为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前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因年龄到点转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锻志上午在浏览国家防环境保护部的网站时,发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清江成了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环保这一块归口经济部报道。他立即来到刘平原办公室,把这个消息报告了刘平原。

    王锻志说:“刘总呀,我刚才在浏览国家防环境保护部的网站时,得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线索。”

    刘平原说:“什么重要线索?”

    王锻志说:“清江成了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刘平原说:“是这样的吗?”

    王锻志说:“消息证据确凿,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全国的重要河流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后得出的权威结论,调查者都是专家。不会有错的。”

    刘平原说:“清江的污染,我们早有耳闻,但是创全国之最,我们没有料到。你先到省环保局去了解一下,看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严重不严重?回来我们再做定夺。”

    王锻志遵照刘平原的指派,去了一趟省环保局。下午,回来向刘平原报告。

    王锻志说:“省环保局的同志提供了一些数据,问题非常非常严重!”

    刘平原说:“怎么个严重法?”

    王锻志说:“举个例子说吧。清江沿岸5个市区城市居民的癌症患病率,是10年前的5倍。”

    刘平原说:“重金属污染与癌症有直接的关系吗?”

    王锻志说:“据专家介绍,不但有,而且有重大关联。”

    刘平原说:“那这个问题就真的异常严重了。难怪我们报社近年来癌症患者也频频出现,比过去的发病率大大地增加了。原来如此。我们也是喝了清江的毒水呀!清江已徒有虚名,清江不清啊!”

    王锻志说:“报道还是不报道?”

    刘平原说:“报,怎么不报呢?”

    王锻志说:“报道可能有很大的风险。领导可能会怪我们捅漏子的。”

    刘平原说:“作为一张新闻纸,如果不为人民鼓与呼,那还要这张新闻纸干嘛呢?为了清江沿岸人民的福祉,我们豁出去了。”

    刘平原交待范大为,通知立即召开编委会,研究清江污染报道。

    编委会上,刘平原讲了清江污染的事,询问大家要不要报道。大家都赞成立即进行报道,而且要报深报透,以引起高层的注意,加速清江污染的治理。但大家也有一些担心,担心的是领导可能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原来的书记杨青峰比较开明,现在,杨书记调中央了,马敬业书记可没有杨书记那样的胸襟。

    刘平原最后总结说:“这个报道我们一定得搞。报道之后的几种结果我都分析了,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有人说,你说来大家听听!

    刘平原说:“结果无非是3种,一种是最好的,那就是报道出来后,省里没有明显地怪罪,而是保持沉默,而报道在中央上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央主要领导人作了重要指示,拨出专项巨款来专门治理清江污染。省里随后表扬报纸为清江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第2种就是中央高层也注意了,但批示来得不是太快,省里开始批评我没有政治意识,让我进行反省,后来批示下来了,拨款也下来了,省里就没有说什么了,我也官复原职。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大,我也有心理准备的。最坏的,那就是报道没有在中央高层引起任何反响。而省里又认为在中央甚至全国出了清江的丑,主要领导大发雷霆,撤了我的职,把我调离新闻单位。对此,我不遗憾,因为虽然一时没有反响,不等于永远没有反响,我们开了第一炮,对今后清江污染的治理,还是有帮助的,说不定能缩短清江全面治理的时间!再者,报社的改革已初见成效,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并且在坐的已没有了阻止改革的势力,我不在了,相信改革还会继续进行,不会损害员工的利益。”

    众人知道刘平原吃了秤砣铁了心,也就不劝他了,他们也有同样的冲动。作为一个新闻人,一辈子能为社会做几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也心满意足了!

    于是进入具体报道策划阶段。

    刘平原把自己已经深思熟虑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他的意思,是暂定4人,搞突击采访,然后由1人统稿,在1个星期内就把稿子拿出来。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其他新闻单位得到消息,保证稿子的独家性。稿子暂定6000字左右,配几幅照片。在本报特稿版发,一版头条位置发一个突出的新闻导读。

    而后确定人选。刘平原点了将,由宋晓斌牵头,参加者为王锻志、苛国庆、袁平平。这实际上就是刘平原手下的5虎将中的4虎将,因为5虎将之首的张火已不在了。报道的路径,1是企业污染,2是矿山污染,3是严重后果。

    于是,第2天4条汉子便开始了采访行动。

    宋晓斌了解到这样一个重要信息,沿江5市城市居民10年癌症发病率增加200%,其它与重金属污染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

    王锻志了解到,文阳区镇头镇双桥村,离清水市区不到70公里的一个清江边上的小乡村。去年此时,数千名村民上街游行,抗议当地一家化工厂排放污染物质,造成5名村民死亡,数百名村民镉超标。

    2004年,当清水化工厂在镇头镇双桥村建成投产时,这个村的宁静被悄然打破。

    政府声称他们引进的是一家“无污染、零排放”、只是“生产饲料添加剂”的企业。但这个谎言未能坚持多久。村民们发现郁郁葱葱的树林开始枯死,新买的铝锅煮过东西之后被“镀”上一层擦不去的漆黑色,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

    环境受到污染的后果愈来愈明显,村民们不断升级的质疑和投诉却未获得重视,去年端午节,年仅44岁的村民罗柏林突然死亡。此后一个多月内,另外4名村民相继去世。经检测,他们体内的镉都严重超标。

    这并不只是一个村的迷惘。清江流域长期生活在重金属污染阴霾之下的类似的村镇不少。

    苛国庆了解到,一家大型冶炼厂,酱油色的重金属废水滚滚流入清江,一天要排1万多吨。

    清江流域杂七杂八的排污口太多了。由于地方势力和地方经济的保护,从上游的木州市、良乡市到中游的潭州市、清水市,到下游的益水市,各种违法运营的大大小小的冶炼厂对清江造成了严重污染。

    另外,长期以来巨大的污染积累也是清江重金属污染为什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原因。仅以良乡市境内的清江霞湾港段为例,由于长期受有色金属冶炼厂和化工厂的污染影响,在新霞湾排污口下游形成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