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少林打狗勺

    第十九章 少林打狗勺 (第2/3页)

彭祖、伊尹、伏羲、易牙,詹王,与一般的行业神不同,这几位食神在历史上的主要角色,却不是厨师,而是位高权重的大臣。

    彭祖乃厨艺之祖,传说中,上古尧帝时的饮食是“太羹不和,粢食不毇”——肉汤不用盐梅调味,粮食也不舂细,寡淡而且粗粝,彭祖破天荒地发明了调味之法,精心烹制了一碗香味四溢的鸡羹,尧帝大为赞叹,视之为千秋万世之功。彭祖也为后世的为人臣者留下了一条宝贵经验:要想抓住王的心,首先要抓住王的胃。

    商汤时期的伊尹,出生后被厨师收养,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奴隶,但他理论水平高,在长期的厨房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五味调和论”和“火候论”,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认为酸、甜、苦、辛、咸五味,和水、木、火三种材料,决定了饭食的味道,通过调节火候,可以去除鱼肉的腥味、食草动物的膻味、食肉动物的臊味,锅中变化,妙不可言,根据个人的口味,结合阴阳和四季的转化,准确把握五味的调和,这样做出来的饭菜才能“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厨艺里包含的一些朴素的道理,和为人处世、治国齐家的道理是相通的,中国人都很熟悉《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种简洁奥妙的治国之道,其实就是源于伊尹的五味调和说,调味的道理,无非就是味淡了增加调料,味重了设法冲淡,直至不咸不淡,为人处世也是这样,其实就是为了顺应不同人的需求。

    易牙在厨艺方面算得上是一个天才。据《淮南子》记载,楚平王的孙子白公问孔子:“若以石投水中,何如?”孔子说,吴越之地善于游泳的人能潜入水中取出石头。白公又刁难他:“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说,鲁国的淄河、渑河之水相合,易牙尝一口就能分辨出来。由此可知,易牙拥有惊人的辨味能力,就连谨言慎行的孔子也毫不掩饰地大加赞叹,传说,春秋时期彭祖仍然在世,易牙曾经三次向彭祖拜师学艺,彭城之地,既能取东海之鲜,又兼收湖山之野味,相传易牙在这里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地方菜系——鲁菜,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