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十六年前

    20. 十六年前 (第2/3页)

 这炒粉说是本地很普通的食品,但也很讲究,先放油盐下热锅,接着放辣椒碎、姜蒜末、肉末爆香,再放大清早刚刚榨出来的新鲜细圆状的米粉,大火快炒,放少许酱油米酒,最后加点大骨头汤收汁,撒点葱花出锅。

    那色泽诱人、香气四溢、味道让人口水直流;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粥粉面早点了,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道炒菜了,米粉由于是用新鲜的米浆煮熟榨出来,细腻滑嫩之外,还能吸收汤汁,一碗上佳的炒粉,每一根米粉里面都有味道。

    当然每个厨师下的料量、掌握的火候、翻炒的技艺有所区别,导致味道的小有不一样,但大同小异,总的味道都不差。大家统称这个炒粉为广丰炒粉,以区分周边的上饶粉、玉山粉等。

    虽然一碗炒粉不贵,也就几个铜板,最多是一个银毫小洋(十分之一大洋),但在乡里几乎没什么经济来源的乡人来说,也算是个开支。

    但在年底,可以从地里收上点东西,挑到集市上卖几个钱,犒劳下孩子家人,也是值得的,看着几个孩子围着一盘炒粉,吃的狼吞虎咽意犹未尽的样子,农人们也露出欣慰的微笑。

    碰上这种情况,炒粉店的老板一般都会多加点米粉炒,尽管米粉多了,炒出来的效果没有标准的分量好吃,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吃上一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要知道,很多孩子为了等这一口粉,从年头盼到年尾,盼了整整的一年,很多孩子狼吞虎咽得吃完后才恍然想起,还没有细细的去品尝美味呢,怎么就吃光了,不由得懊恼好一阵子。

    吃完炒粉后,该买东西就去买,该卖东西的就得赶紧去占个好位置,基本上在日上竿头时候,大部分人都要回家了。

    近的赶着回去吃午饭,远的更是要早点走,十几里的山路得要走个把时辰,晚了,就得摸黑赶路了,冬间夜长日短,热头(太阳)一下山,没几口旱烟功夫,天就黑下来了。

    这明诚爹要买的东西多,也杂,三狗爹家里不需要买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