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瑜伽3D解剖书》

    18.《瑜伽3D解剖书》 (第3/3页)

不应该改变韧带的长度,要改善身体的灵活度,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稳定肌群。

    关于这一段论述,其实我有很多疑问:

    1、如果说韧带的长度不应改变,伸展程度也有限,那是否说,如果有些人天生韧带比较紧,那就永远也改善不了了?比如我单莲花盘坐时,膝盖都翘高高,如果这是韧带的原因,那我再怎么练习,也无法做成双莲花了?

    2、平常说的压韧带、拉韧带,是不科学的叫法?还是确实能大幅度改变了韧带的伸展度?

    3、中医里的拉筋,“筋”又是指什么?

    4、在身体伸展中,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如果是并联的,那岂不是最终决定伸展程度的还是韧带?

    前面这些理论基础,都是为了引申出伸展肌肉的三种方法:

    1、弹震式伸展(Ballistic stretching):这是使用跳跃方式来伸展目标肌肉群的方式,所谓动瑜伽(Vinyasa flow)就是一个例子。这种伸展方式之所以有用,在于做完上一个瑜伽体位后大脑会“重新设定”肌肉的长度。早上起床后练习拜日式,就是因为这个原理。(压腿应该也是这个原理)

    2、被动式伸展(Passive stretching):这类伸展牵涉到身体的重量、重力,以及协同肌群和拮抗肌群。伸展方式是让身体处在某个伸展动作中一段时间,好让负责的伸展受器有时间来“适应”。长时间保持被动式伸展,可以拉长肌肉不会主动收缩的部分,比如筋膜鞘。

    3、PNF伸展:又称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通过收缩想伸展的肌肉来锻炼柔软度。这种伸展可以刺激高尔基腱器的伸展受器,让脊髓下令放松肌肉。一旦肌肉处在舒张的状态下,就可以强化伸展的功效。

    前两种方法在瑜伽体位练习中都是经常用到的,PNF伸展也很容易学会。

    因为肌梭的保护反应,练习瑜伽时,不要勉强身体过度伸展,这会加强肌梭的作用,促使肌肉收缩。这样的机制,会妨碍身体进行深入的伸展动作。在做被动式伸展时,维持肌肉伸展30至60秒,就可以降低肌梭的放电强度,肌肉便能舒张放松。向下伸展时背部稍微往上提一下,也能降低肌梭放电的强度,以便放松肌肉,增加伸展幅度。

    PNF伸展其实是利用高尔基腱器的反应机制。在练习中,短暂收缩正在伸展的目标肌肉,造成肌肉张力增加,接着高尔基腱器会发送信号让肌肉放松,就可进一步来伸展肌肉。这在生理学上称为“放松效应”。

    第II册书中花了不少篇幅讲解PNF伸展。

    第I册大量的篇幅主要是讲解人体主要关节的结构、骨骼、骨骼肌、韧带,第II册侧重于讲述各种体位涉及的骨骼肌,以及如何运用骨骼肌做好各种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