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 再见英花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再见英花 (第1/3页)

    今天是杨浦大桥正式通车后的第一个周末,陈三郎决定亲自开车去体会一下这座大上海第一桥的风采。

    司机小侯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朱仔、六子、和尚则舒舒服服的占据了后面的座位。

    陈总大哥亲自给他们当司机,这样的待遇还是很少有的。

    建设浦东新区的号角才吹响一年多的时间,黄浦江的对岸已经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一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被建设者们原封不动的搬到了这里。

    回想四年前初到上海那会,浦东那边还是一片落后的郊区农村呢!

    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当然这些变化也少不了他们这些装卸工人们的贡献和汗水。

    去年年底回老家过年,是小侯开车送陈三郎回来的。

    在外边混好了归来如果不显摆一下,那就如锦衣夜行。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是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的情节,他陈三郎也不例外。

    当然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招工的便利。

    自己在外面混得灰溜溜的回来,谁还愿意跟你出去跑码头啊。

    在全国的乡村还没有一辆私家车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广告效应还是很大的。

    开年后返沪,两百个工人的招工计划轻飘飘的完成,而且是清一色的家乡“子弟兵”。

    驾照陈三郎早就托关系弄到手了,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练车。

    春节前的这段时间,家乡那个闲置多年的军用机场,就是天然的练车场。

    这个机场据说是当年林副统帅时期的产物,最多的时候,驻扎过一个歼6飞行师。

    那老式战斗机的轰鸣声,至今还在陈三郎的耳畔回响。

    运送飞机燃料的草绿色军用油罐车的长龙,也是他对于外边世界的最初印象。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驻扎在此处的飞行部队整体搬迁去了长江边上的芜湖。

    这座位于大别山脉东南边缘的战备机场,也从此清静了下来。

    今天每当在异地他乡看见我们的歼10雄鹰,从头顶翱翔而过的时候,陈三郎都有些许的遗憾。

    曾几何时老家的那片蓝天上,英雄的歼6飞行编队正如南飞的大雁一般,整齐划一的从头越过。

    小侯这个老司机,又是现成的教练。

    所以陈三郎不仅公车私用,连小侯也一道带了回来,并在他家过完了整个春节。

    小侯当然是一百个不愿意,新春佳节的跑到这个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那不是脑子有毛病嘛!

    但大哥的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以后发财立业,就靠他这个混世魔王了。

    好在和尚等几十个工友的老家都在这这边,春节期间一家家的喝酒串门,过的也很嗨,比在上海的自己家里热闹多了。

    在双向无障碍、几公里长的飞机跑道上,扯开油门飚了几百圈后,陈三郎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终于学会了开车这门手艺。

    春节后返程一千多里路程,全部都是陈三郎开过来的。

    辛亏那个年代还没有高速公路,路上的车辆也不多,又有小侯这个专家在一旁的耐心指点,陈三郎才没有变成马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