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沧海横流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正文 第十三章 沧海横流 (第1/3页)

    第十三章  沧海横流

    一

    1965年初夏的一个午后,笔直的“窜天杨”簇拥在学院主楼两翼的道路旁,茂密的枝叶遮蔽住头顶上缕缕阳光,为两条东西向的柏油马路投下一片荫凉,树上的知了不停地鸣叫,这个时辰总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能源学院主楼二层的院長办公室里,则是另外一番紧张景象┄┄。院教务处長和招生办的几位老师正在向赵风院長汇报招生情况。显然,汇报已接近尾声——当年,学院勘探系、开发系、炼制系、机械系和基础部师资班,一共招收本科生1328名,研究生26名。会议结束前,教务处长小心翼翼地递给赵风一份卷宗,然后说:“赵院长,这名学生被第一志愿校的清华退档,转到咱们这儿了。按照教育部规定,凡是省市一级的三好生、金质或银质奖章获得者的考生,由二志愿校自行决定是否接收。”赵院长支起老花镜回问道:“清华为什么退档?教务处长赶紧作答:”“政审没通过!”赵风院長打开卷宗,一份简历映入眼帘——杜子群,北京男八中高三学生,银质奖章获得者;父亲:杜青,原八一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銜;1959年补划为右派,组织处理如下:开除党籍、开除军籍,下放劳动改造┄┄。

    赵风的视线一时模糊了,思绪一下子把他拉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一九四二年,在与日寇进行“反扫荡”拉锯战的冀中平原,利用作战间隙,猫在地道里、依在潮湿墙壁上挂着的小煤油灯,阅读《冀察晋边区报》,是出身保定二师的赵风一种享受。杜青写的评论文章锋芒毕露、文采飞扬,鼓舞着战斗在一线的将士们,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舍生忘死、报效国家┄┄。

    赵风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他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的失态,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向教务处长回答 :“这个叫杜子群的考生,我们学院要了。”接着他忿忿不平地说:“我就不相信,一个早年参加革命、为党出生入死的知识分子会是反革命?再说了,老子的问题,也不应该让少不更事的儿子来承担?你们都记好啦,这件事是我决定的,今后出什么问题由我来承担!”

    至此,北京能源学院1965年招收本科生1329名。杜子群终于在对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他赶上了那场“风雨欲来风满楼”袭来之前的最后一班车。

    父亲杜青获罪后,押解到山西的水库工地上劳动改造,母亲独自带着六个孩子,实在无力顾看,先把身为老大的杜子群送回老家,后把一个妹妹送给了好人家。子群与爷爷生活在河北蠡县农村,不久,公社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查粮食,爷孙俩半夜爬起来,偷偷把两麻袋玉米粒藏到当年对付日本人的地道里┄┄。他后来跟我讲过,要是没有那两袋好年景都喂牲口的老玉米,爷孙俩儿早就饿死了。

    日子过得好快,子群一天天长大了┄┄。也就在这时,叔叔所在的部队接到了驻防京郊通县的命令,一直担心侄子学业的叔叔把子群接过去,把他送入当地知名的潞河中学。三年后,学习成绩优异的杜子群,参加北京市1962年的中考,顺利进入男八中。

    二

    1965年的新生入校后不久,能源学院就接到上级“高等院校要建到生产一线去”的指示,要求学院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新的落脚点,尽快制定搬迁方案。

    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初,为建设新发现的大庆油田,能源学院就派出700多名师生参加了大庆会战——师生们边理论学习边生产实习,大学生们毕业后就地分配工作;教职员工则留下来,与支援大庆会战的兄弟院校同事们共建了大庆石油学院。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越来越紧迫,学院领导意识到不能再“等、靠”了,65年冬紧急派出两拨师生赴外地考察新校址——最终确定两个地方较为理想,一个是位于萨尔图的北方油田,另一个是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方油田。随后,62、63级的2000多名师生分别前往两个油区建设新校址,一边学习一边建“干打垒”校舍┄┄。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1966年夏形势突变,全国范围内的“政治运动”突然降临,学院要求在外地的师生全部返校参加运动,外迁的事被暂时搁置下来。

    这场运动轰轰烈烈地进入了首都各高校,杜子群因家庭出身比较“潮”,没人找他参加红卫兵组织;于是他自得其乐,做起了“逍遥派”,不久便和几个同学结伙到外地“串联”。在哈尔滨街头,他们几个与另一伙同样来哈尔滨串联的学生发生冲突——杜子群人高马大,把瘦弱的马彦和矮小的孙远拉到自己身后,一个人对付眼前的四五个壮小伙儿,赤手空拳把对方全都打趴在地,一时间在能源学院的大学生中间传为佳话。

    等杜子群他们回到学校时,包括院领导在内的、以及有历史和右派问题的教授、干部统统被关进了“牛棚”,整个学院处于无序状态。大院的道路两旁立满了大字报席棚,铺天盖地、绵延数里——有人在大字报上调侃学院的运动形势,说能源学院是个“池浅王八多”的地方,连“小人物”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运动的漩涡中。

    学院基础部有位姓林的中年教师,曾经给杜子群65级的新生上过基础课。林老师性格很要强,与杜子群在课堂上为了一道数学题,两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之后,这对师生竟成了好友。一天,林老师看完批判自己的大字报,觉得上面写的简直是一派胡言,纯属人身攻击。一时义愤填膺,压不住火,推着自行车发起感叹:“嗦嘎、嗦嘎┄┄,吆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