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绿溪龙潭水自流,妙高钟声传悠悠

    第七章 绿溪龙潭水自流,妙高钟声传悠悠 (第2/3页)

    盘江、曲江、绿溪江在绿溪坝交汇,形成三江并流,然后一路奔腾,直达珠江平原,所以说起来,这里应该算是珠江的上游源头。

    由于江水冲击,泥沙沉淀,地壳运动,在三江并流处形成一个方圆数百里的小平原,当地人称为绿溪坝。绿溪坝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川壮美,前人曾用“明旗暗鼓八方树,倒挂金沟铁索桥”来描绘绿溪坝的美丽形盛。

    秋莹曾不止一次地在牛昇耳旁提到过绿溪。

    记得小时候,很多次,她曾坐在外婆家的土掌房上,看近处炊烟如袅,远处万亩庄稼如湖水般随风晃荡,目穷之处,明旗山山峦逶迤如黛,三江河水碎鳞般的亮光忽隐忽现,城北妙高寺的钟声,悠悠扬扬飘飘荡荡传入耳中……每每这时,她的心中,就会异常宁静祥和,是的,绿溪坝,那就是她的根啊,而外婆,是她心中的魂!

    此刻,秋莹坐在牛昇新换的陆地巡洋舰中,他们都没有说话,他在专心驾车,她在想心事,他们正急急地往绿溪坝赶。

    外婆还是走了。她的婆,亲爱的外婆,活了94岁,还是走了。

    让秋莹聊感欣慰的是,他们在下午时赶到了绿溪坝。

    他们赶到外婆家时,外婆还有一口气在。看到秋莹,奄奄一息的外婆忽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昏暗的目光忽地灼灼放光,她断断续续地说:“丫头,给我梳梳头。”

    秋莹,让她的婆靠在怀里,缓缓地给她的婆梳头,泪光中,仿佛回到了儿时,只不过那时,是她靠在外婆怀里让她的婆给她梳头……

    外婆临走,留下遗嘱:家里的老屋,一处离绿溪数十米外的老屋,一幢旧的两层土基瓦房,一个小院子,就是秋莹儿时常常发呆的老屋留给了秋莹。她的叔伯们都没有异议,他们尊重老人的意见。再说,他们也都各自新建了砖房,各自成家立了业。

    至于同来的牛昇,他们也许看出了他们的关系,也许没有,但他们谁也没问。他们现在关心的,是如何把老人的丧事办好。

    (三)

    在绿溪坝,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走了叫“喜丧”,家人似乎也都不太难过。现在不允许土葬,但仪式是不能少的。

    秋莹家的族人在院子里搭起灵棚,停灵七日。这七日,要请和尚们来念经超度。还要摆设灵堂,灵堂正位摆着遗像和灵位,供奉着五谷、馒头、水果、糕点、白酒、香烟、鲜花等。两盏长明灯在灵位的一左一右忽明忽暗的燃着,灵位前面的香炉也燃着三炷香,香烟缓缓地飘向天堂。灵棚的地上摆有瓦盆内烧纸,供亲友来访烧纸。

    扎的公鸡、白幡、纸马、别墅、金银库等纸活摆放在灵棚的里里外外,花圈、挽幛及人们随礼的名单也在灵棚门外显眼的地方摆着。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也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附近几个村。前前后后去了上千人,宴席整整办了三天。

    老人不是病走的,无疾而终,没有忌讳,基本上所有的老人也去了。

    牛昇是第一回参加这种葬礼,他凑了3万块钱给秋莹,加上秋莹的3万,以秋莹的名义,随了6万块钱的礼。他陪秋莹,守了七天的灵。

    停灵满七日,举行出殡仪式。要放三千响的鞭炮,撒三箩筐纸钱,还要请跳“老洋鼓”的二十四人在前面跳老洋鼓舞,念经的和尚紧随其后超度,由八个年轻壮小伙抬着棺木,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