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语文老师来正名了

    第四十六章 语文老师来正名了 (第2/3页)

别各在异地,仅仅靠着书信上那一枚小小的邮票来传递思念之情。

    邮票就成为了乡愁的载体。

    第二节,是长大后。

    依旧还是在外漂泊。

    那时候不仅是母子分离,更是夫妻分离。这时候,已经不能够用书信来传递思念之情了。离开的船票成为了乡愁的载体。

    第三节,游子归来。

    只是这个时候,母子死别,阴阳两隔。这时候,乡愁化为了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面,他在外面。再也见不了面。

    第四节,是现在。

    这一节升华了整首诗。由自己,到万千游子,由个人到国家,个人经历的倾诉,最终变成了爱国之情。

    层层递进之后,乡愁之情最终迸发出来。

    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感情的抒发,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用此托物寄情。

    同时给人一种平淡之中的震撼。

    每一节的对称、叠词的使用就不说了,这样的一首好诗竟然有着一堆让人“震惊”的回复。

    我很怀疑,你们有没有读过这首诗。

    文如山人如其名,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首诗不是凭空捏造的,应该是他个人的经历!

    一生漂泊,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当看淡前半身之后,更是把乡愁寄托在祖国的统一之上。

    这样的文人,难道不值得你们尊重吗?

    请收起你们的队形。”

    黎湘湘是真的有点儿生气了。

    这么好的诗不应该埋没在这里,她要把这首诗发到朋友圈去。

    黎湘湘希望她的帖子被人关注。

    她读完这首诗并且赏析之后,有点佩服文如山了。

    这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有着极其丰富的阅历和经历,更有着非一般的才华。

    现在更是与时俱进,过来水论坛,更是有着年轻的思想。

    黎湘湘已经在心中勾勒出了文如山的形象:一位仙风道骨但又饱经风霜之人,穿着唐装,站在泰山之巅,在那儿一览众山小。同时心里更是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更是有着年轻人的激情。

    他一定风度翩翩,一定是那种饱读诗书,散发出特殊文人气质的人。

    黎湘湘都有点想见见他了。

    还好闫旭不知道黎湘湘给他塑造的形象,要不然他肯定乐坏了。

    论坛虽然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每天都有无数人慕名而来,留下的人也不少,但是更多出现的还是当初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