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兄友弟恭

    第23章 兄友弟恭 (第2/3页)

弟弟,诸葛亮也不好让大哥轻易悔诺。

    再者,就算大哥现在不出仕东吴,将来难道就能在刘皇叔帐下出仕么?

    真要这么干,他们诸葛家在刘皇叔集团中,岂不是要占据两个高位?

    功高容易震主,家族势力太过庞大,同样容易遭到主公猜忌的,这是智者所不为。

    诸葛亮沉思半晌,挽留大哥,不让他前往江东的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没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按照后世的史料分析,大哥诸葛瑾的机缘,还真就在东吴。

    后世史料记载,诸葛瑾晚年时,基本是权倾东吴。虽然,其家族最终遭到了清算,但诸葛瑾却毕竟让他这一支,在历史上辉煌过。

    “大哥既然坚持前往江东完婚,愚弟也不好多说什么。”

    诸葛亮叹息一声,接着便道:“家中有良田三十顷,钱财也还剩下二十金,并六百多石粮食,还有些布帛,这差不多就是咱们家的所有家底了。”

    前世,诸葛亮不太关心家中经济状况。大哥在家时,家业是大哥操持;大哥前往江东之后,他诸葛亮又与黄妹妹完婚了,家业也就交到了黄月英手中。

    今世,前段时间要前往徐州,需要用钱,诸葛亮这才知道家中底蕴还剩多少。

    “那三十顷良田,还要供给三弟和诞弟,不能变卖。粮食除了留下足够食用的,大部分倒是可以拉到襄阳城变卖,按照现在的粮价,差不多还可以折变十金。”

    诸葛家的三十顷良田,都是由佃户耕种的。

    后世《出师表》中所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只是表明他们诸葛家本是淡泊名利罢了,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就要亲身耕作的。

    这个时代,粮食的产量是很低的,稻谷的亩产多在一石左右,小麦的产量却只有六七斗。春秋两季丰收,他们家三十顷良田的总产出,也不过九百石粮食而已。

    佃户耕种,丰收之后,上缴一半的粮食作佃租,也不过四五百石罢了。

    今年的粮食已经入库,加上去岁剩下的存粮,诸葛家这才有着六百多石粮食。

    按照这时的粮价,这六百石粮食,差不多可以卖十五万钱左右。

    大汉官方兑换价格,一金价值万钱。但眼下正值乱世,百姓多喜欢存储黄金,是以,黄金的价格有所上涨,十五万钱却只能兑换十金左右。

    家中布帛也有一些,最多却只能卖出两三万钱。

    大哥前往江东完婚,这布帛倒也用得上,却可以不必卖掉的。

    “大哥既然坚持前往江东完婚,这三十金就务必要带上。”

    “有这三十金,大哥在江东也可以置办一份家业,婚后也不至于看步氏脸色。”

    前世,大哥两袖空空的前往江东完婚,他与大嫂婚后虽然也算和谐,却到底是底气不足,很多时候,难免还是要看大嫂脸色的。要不然,他们三兄弟也不至于近十年没有相见。

    今世,诸葛亮却不准备再让大哥两袖空空的前往江东完婚。

    虽然说,仓促之间,他诸葛亮也无法点石成金。

    但家中的这点家底,却是可以都让大哥带走的。

    ……

    诸葛瑾有些感动,对诸葛亮的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