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上层楼

    第十六章 再上层楼 (第2/3页)

阴刻碑文很吸引他,墓头“天地光明”四字就中正大气,法度谨然,下面的碑文温润闲雅,用笔圆转,书风秀逸。徐山感觉,这应该是外公说的“赵体”,恰好没有赵孟頫的帖子。天空又在飘雨,来日方长,只能以后慢慢来揣摩。

    后面的节目是湾里传统,男人们聚在一起打牌,没凑上的就在旁边看;女人做饭拉家常;孩子们负责发疯玩耍,这一天有免揍的规则。

    刘婶过来串门,说约好徐山的幺妈几人准备去大佛寺上香。周淑芬因为儿子的事情,现在十分相信这些,为难的是下雨女儿不好背。徐山正愁找不到理由不去与小屁孩们疯,坚决鼓励母亲去烧香,让她放心地将燕燕交给自己。周淑芬对于懂事的儿子自然相信,欢快地出门了。

    徐山将燕燕放在竹篮里,她直哼哼地闹不停,只得将她抱在怀里逗。桌子上依旧有纸,徐山试着一手搂燕燕,一手练字。可惜他人毕竟还小,这样抱着十分吃力,于是又拖过凳子,将燕燕扶着站在上面,手就真腾出来可以写字了。

    丫头也奇怪,这时一丁点不乱动,就眼光好奇地盯着徐山,看他写出的字。周荣全说过,书法运笔有悬腕和悬肘两种。前者以肘着桌上,使腕虚提;后者最难,将全臂悬于空中,肘与腕平,以所书字之大小而定距桌之高低。若初学便将腕置于桌上,则终身不能悬肘。是以徐山习字以来,都是悬肘运笔。

    此时他意在笔尖,左手若即若离地扶着燕燕,忽然灵机一动,想起外公说的一句话来,“悬腕悬肘力方全,用力如抱婴儿圆”。可不是么,手内有力,可防她摔落跌倒;手面无力,可防弄痛她半分,两者并不冲突,相辅相成,一内一外的关系。

    一种明悟在心头,运笔逐渐流畅。他不再为了表现“柳骨”将字写瘦,而是写出来就是骨头,本来就瘦。

    他最初临《玄秘塔碑》是对临,看一笔写一笔,逐渐看一字写一字;后一阶段是所有的字体都烂熟于心,可以背着书写,属于背临;如今脑内没有了任何字体的形象,写出的字,反而铁骨铮铮,仿佛获得了柳公的一点真神,跨越到意临有得的阶段。

    他写完一帖,毛笔一丢,将燕燕双手抱在怀里,狠狠地在她粉嘟嘟脸上亲。看着丫头无辜的眼神,徐山哈哈大笑,这个节日双喜临门:阴符术上取得突破,书法更上层楼。

    寒假后面的日子,徐山过得轻松了些,练字只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其他时间要么去参与小孩的游戏,要么如以前般溜达到麻子的山谷静坐,要么或去山顶闲看流云,还到徐清源墓前赏文几回。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徐山领悟的书法之道与修炼又有相通之处,二者相得益彰,进步神速。开学前,徐山已经能够保证每次都入静成功,微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