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师的今生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章:法师的今生 (第1/3页)

    故事开始之前,作者要说几句闲话,即是奇幻,必有神鬼之事,即有神鬼之事,就不计时空,加上许多事物皆是作者的凭空编造,所以在涉及到过往之事时,希望看官们不把心思用在鉴别史实上。

    因为本书确实全部是子虚乌有,纯属虚构,所以不必计较太细,所谓历史真像,就由他去,我们讲讲百姓日子里的奇谈怪事,憶想一些平日想做却做不了的事,给平淡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故事从上个世纪的某个时间起,从南中国一条长江支流开始。

    这天是傍晚时分,斜阳越过山头洒在河面上,细密的亮光随着水波闪动,又映到河边青翠的篁竹上,光和水一起流动着,如梦幻一般。

    这条河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样,河水是苍老的深绿色,在宽广的河床里缓缓东流,像是有些留恋。

    此时,安静的水面上一条灰色的篷船正在离岸。

    这条船大约能坐十人上下,船棚是用毛竹条做的骨头,棕包叶做的皮肉,给船客们挡风遮雨,我们的男主人公夏炎此刻正安安静静的坐在船棚里,听外面潺潺水声。

    撑船的是个老头,姓蔡,人称蔡老馆,老头有六十多岁了,身形高瘦,短发斑白,一身粗布衣裳,动作跟这河水一样缓慢。

    夏炎至出生起,就坐蔡老馆的船来回沙溪与虹桥村。

    老头的身体直直侧倾,仿佛要竭尽他所有的气力,一条手臂般粗壮的长竹篙刺进河底的石堆里,竹篙看上去也有些年头了,不浸水的部分被摩得光滑。

    木船随竹篙深入往前滑行,待船行进到河中间水深的地方,老头就把篙插进船一侧的铁钩子里放好,站到船头用木桨划,这时候看得出他的遒劲有力,一双手臂上青筋突显,一会儿就被汗水覆盖了。

    倒底是上年纪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来两嗓子了,夏炎记得那浑厚的号子声,可以穿透寂静的空气,传到远近各个村子。

    歌是没唱,一向寡言的蔡老馆倒是发起感概来,跟船客们说:

    “等新桥建好了,都不晓得去做什么喽。”

    一个扶着扁担的中年男人说:

    “那好啊,你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退休享清福了,在家逗孙子玩多好啊。”

    老蔡说:

    “我倒是想逗孙子,儿子们不争气,享不了清福,也没那个命,我是涨大水的时候脚就肿,上船就好,这就叫劳碌命。”

    男人说:

    “你这么健壮,不比年轻人差,想做点事也简单,拉点菜到镇上去卖咯,等大桥建好,想去哪就去了。”

    蔡老馆望了望新桥的方向,微皱着眉说:

    “桥好是好……”又想说什,终没说出来,只轻叹了一口气。

    夏炎就转过身探头到棚外看新桥,两边的桥引已经建完,各有一个弯弯的桥洞,一排粗壮笔直的石墩整齐的从水面穿出刺向天空,从水面看去,有一种仰望高山的压迫感。

    看来很快就不用坐船往返于家和学校了。

    大河的南边是县城沙溪镇,从县城往东走三里路,到螺丝山渡口,北岸就是虹桥村,那是夏炎出生的地方。

    根据夏家家谱记载,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后,夏家祖先有功,便封为楚元王,赐地江村百里外的信城,信城是个大城,繁极一时。

    明朝洪武元年,楚元王的后裔福三公有次途经沙溪镇时船过江村,赞此地河边风景秀丽,路通八达,当时福三公仕途失意,便率全家来此地居住,在河上建了一座浮桥,用铁锁栓上八十条木船横跨大河,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