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花儿的歌谣

    第七章:花儿的歌谣 (第2/3页)

了,最好有一辆女式的。”

    夏炎木纳的答应着,陈蕾就在边上笑。

    离开的时候,夏炎悄悄的跟陈蕾说:“我比女婿见丈母娘还紧张。”

    陈蕾含笑说:“去你的吧。”

    有了苏韩给的五百块钱,夏炎心里踏实了许多。

    没几天,夏冰也送来三百块钱给夏炎,他站在教室门口向里面看,问夏炎说岳建华在不在,夏炎说他没来上课,不要夏冰管这事,已经过去了。

    夏冰就说他没敢跟老丁借钱,是跟他的朋友借的。

    夏炎知道他这么说是因为丁媛,他不想在丁媛那里丢面子,但是三百块钱可是不少了,他是从哪里借了这么多钱。

    夏冰说不要再问了,肯定不会有问题,他用每个月的学徒工钱去还,十个月还完,然后问夏炎还差多少,夏炎回答他借了五百,肯定是够了。

    夏炎回到村里,娘说连家里带借的一共有五百四十块钱,夏炎就取了两百,让娘把余下的还给人家。

    娘很惊讶的问他哪来的钱,夏炎说是学校有个对他很好的老师借给他的,让夏冰的工钱每个月拿来还,反正有吃有住,没零花钱更好,省得出去惹事。

    他知道说是老师借的,娘更放心,夏炎又说那位老师可能最近会来家里做客,娘更是欢喜。

    苏韩虽说身体孱弱,做事却一点不耽搁,一到周未就要真的要去虹桥。

    这天是好个天气,淡淡白云,天空辽阔清远。

    苏韩骑一辆二六女式自行车,她穿了一件深红色的外套,仍然是没有任何妆扮,短发被风撩动,淡淡地微笑,年轻了许多。

    坐在他背后的陈蕾却沉默着,神色黯然。

    马路两旁已经铺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杨树叶子,不时有欢快的麻雀从电线上飞进田里,远处蜿蜒的山廓描在浅蓝的天空里,山脚下漫布着一大丛一大丛的芦苇。

    除了路上偶尔经过的突突冒黑烟的载客农用车,其他都是夏炎再熟悉不过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条路夏炎走了一遍又一遍。

    每经过一处,夏炎都要给母女俩讲地名,讲他去过的村子,讲哪里的清泉水最甜,哪里春天杜鹃花最多。

    路过郭次骞将军的墓地,夏炎指给她们认,苏韩便停下车来说要去看看,这么有名的古代大将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路过必定是要拜谒的。

    郭将军的墓地在路边不远处一座小山上,此山被称为马鞍山。

    关于山名,有个传说,郭将军当年在沙溪暂居时,下属有个军士,名叫薛义守,曾经是此地占山为王的土匪。

    后来听闻郭将军在沙溪,便来投到门下。薛军士随郭将军冲锋陷阵,极其勇猛,性情却太过狂放,常触犯军纪,被郭将军训斥,在军营呆不自在,就离开了。

    后来,北国进犯中原,郭将军得皇命领军北上,想正当用人之际,欲将薛义守一起带去战场为国效力,于是来到薛义守的山下,吩咐属下卸下马鞍,让马儿在山脚下吃草,自己上山去寻人。

    没想到寻到人回山下时,马鞍却不见了,薛义守便说将军在自已山下遗留马鞍必是天意,住了几十年的山头也不知叫什么,就把这此称为了马鞍山。

    郭将军也说有刀兵之物镇此地,以后一定保四方平安,大家一齐欢笑离去。

    后来北伐不仅抵御了敌国进攻,而且一路杀进北国之地,薛义守也成为郭将军的左膀右臂。

    郭次骞去世时,孤身一人无家眷,朝廷按他的要求,葬在了他生前最爱的沙溪的山水间,丧事从简。

    苏韩三人离开马鞍山,到了渡口,蔡老馆正站在凉棚里抽烟,看见他们三人来,向船那边挥挥烟杆。

    苏韩就问夏炎这人是撑船的吗,言语中有对蔡老馆的年岁流露出惊诧。夏炎一边撑好自行车,一边跟苏韩说这是隔壁蔡村的船夫,在这河上几十年了。

    苏韩啧啧惊叹,把手里的车交给夏炎,转身往凉棚走去,陈蕾也跟了去,夏炎就扛了自行车上船,船上已经坐了四、五个挑了空担子回村的男人,点头打了招呼,又回去扛自己那辆,看见蔡老馆正兴奋的跟苏韩在讲着什么。

    再到凉棚时,听得蔡老馆在用半生半熟的普通话说:

    “还有就是81年,老虎滩翻了机帆船,42个人掉到水里,我撑了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