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最远的距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六章:最远的距离 (第1/3页)

    进城之后,风沙止了,兄弟俩牵着马走在西平的大街上。

    这西平的面貌虽不至“比南国更南国”,确实也和庆州、宁静并无大不同,四方城池坚固,进来之后也是亭台楼阁,白墙灰瓦,飞檐砖壁,长街短巷,只是靠近大漠,空气干燥,人烟和树木都较为稀少,沿街的店铺也不多,不像南国大城那么喧嚣。

    偶有挑担骑马之人路过,有些戴北国皮笠子,穿兽皮衣服的外域装束,也有少数人像南国那边一样或戴竹子斗笠,或束发包巾,富人家呢,戴个羊绒的风帽,穿着花丽的宽袖衫,也有背后垂个褙子,头戴簪花的妇人。

    在夏炎看来,感觉像是出了国,又好像只是到了少数民族的地方。

    傍晚时分,路上行人就稀疏了,冷冷清清,开着门的店铺就更少了,往城东走了好几条街,才看到一个偏一些的巷子里有家客栈,走近前来,只见大门也闭着,一杠小旗中写着“齐云客栈”,门前挂了一只笊篱和一个灯笼,灯笼倒是亮着,表示正在营业。

    夏炎见门口也没个揽客的人,只好叫了一声:

    “有人吗?”

    马上就听到里面有人回应:

    “有、有,来了!”

    门打开,走出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光光的脸上没有胡子,只是两边脸颊红红的,一双小眼亮活灵活现:

    “客官,来了,快快,里面请。”

    一边回过头去叫唤:

    “小瘤子,快出来,给客人牵马!”

    马上跑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来牵夏炎和曹英的马。男子又交待少年:

    “看这两匹骏马的样子,定是长途跋涉,落了不少汗,这马鞍也都破成这样了,小瘤子,等会儿先别马上解了鞍,啊,会着凉,让马先休息一会儿,吃好了再解鞍。”

    少年答应着,牵着马往屋后去了。

    曹英抚摸着肚皮,冲男子喊一声:

    “小弟,请问店里有什么吃的?”

    男子一边往里引两人,一边笑着说:

    “瞧您这话说的,客户,您是从南边来吧,你放心,你们有的我们这儿也一定有。不过,我推荐您点小店的招牌羊杂碎,有红烧,有炖汤,这红烧的口味稍重,汤要清淡一些,但绝对是浓鲜,对了,看二位远到而来,不止是要打尖吧,我去给二位安排客房吧,你们先坐到堂里,吃好喝好再说!”

    店里也没其他客人,厅里显得空荡荡,两人坐下来,放下包袱,男子叫人去预备饭菜,又让打热水来给他们洗漱,还捧了一个火盆进来放在他们身边:

    “客官先候着,饭菜马上就上来,我已经叫人去搬柴草烧坑了,晚上包管让两位住得舒舒服服。”

    夏炎两人都很满意,等菜上来,曹英夹了羊杂碎蘸了醋往嘴里一送,直点头称赞,便鼓动腮帮子,大吃起来,夏炎见那男子也闲坐一边,就问他:

    “这店里就你一个张罗,客人多的时候岂不是很辛劳?怎么称呼你啊?”

    男子就坐到他们旁边上桌前,把手里的大瓷茶杯放下,笑盈盈的说:

    “我姓姜,名长旺,本地人,在家行三,大家都叫我姜三。客官您有所不知,我们老板在本地也算是颇有名气的商人,也是我家的亲戚,为人慷慨豪爽,开这店不是为了赚钱,只为请亲聚友用,所以位置也偏,平日客人不多,我还嫌太轻闲安适呢。”

    夏炎笑笑说:

    “那倒也是安逸,那你在家行三,两位兄长现在做何营生呢?”

    姜三马上瘩眼愁眉起来,叹口气说,轻声说道:

    “我这两个哥哥,在我年幼时就往南边贩皮绒,那年说去蔡州,走了两月没回,没想到北军占了西平,他们就再没回家,一家人变成两国人了。”

    夏炎马上严肃起来,很关注的问道:

    “后来不是南北和好,他们怎么没回来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