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路途(二)

    第六章 路途(二) (第3/3页)

这不要命吗,突然想起了腰间的手机,脑海里询问其手机关于清时期有关长江的诗歌,却没想到半天没找一首合适的,整个人都不好了,苍天啊,难道清朝人不写长江吗。

    见杨学政和老方丈等着自己开口,便找了一首写黄河的,地面改成了徽州,得到答案后,仇同棉故作沉吟道,

    洪波舣楫泛中流,凫淑鸥汀揽胜游。

    数点渔舟歌欸乃,诗情恍在徽府洲。

    杨学政听后,微微点头,“诗不错,有长进,明年的春闺,我对你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主持听后也是极力夸奖道好诗,对仇同棉道,“先生若是同意,我让弟子抄写在塔中,好为先生留个名。“

    杨学政听后哈哈大笑道,“还不快谢谢方丈的好意。”

    仇同棉高兴对着对主持拱手道,“如此,谢过方丈了。”

    杨学政没想到让他谢谢方丈,却没想到这么直接,一点也不知道谦虚。

    方丈听后,急忙道,“这可不必谢,也是先生的诗好。若不是这诗,便是换成任何人来,老衲也定不会让其在塔中留名的。“

    学政见天色不早了,就与方丈道了别,拉上仇同棉,去寻队伍去了。

    找到队伍后,杨学政决定顺江而下,在扬州地界上岸,再从扬州往天津地界去,到了天津便是到了京城。

    五日后,因为是往下游而去,又是顺风的原因,让其原本需要七八日才能到扬州,提早了许久,期间杨学政上岸见了好些同窗,都是仇同棉陪同的,也让仇同棉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随后便一路北上,最后来到了天津,这路上是最耽误时间的,花去有半月有余。仇同棉仔细算了算,怕是离开安徽后,有小一个月了。

    天气也开始转冷,北方却更加冷了。

    天津驿站里。仇同棉见杨学政早已康复,别主动对杨学政说道,“老师,学生看天津地界不用停留了,过天津离京城只有两三日路程了,为何还要在此休息,回了京在休息不更好吗。“

    “你未曾在官场上待过,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也是正常的,为师离开京城这么久,官场上的消息,已经很久没有仔细听闻了,这两日,你不曾发现,这驿站住的都是回京述职的吗,就是因为这里离京城近,才都选择在这里休息,与同僚相互打探京城消息,好回京述职。“

    仇同棉没想到还有这事,也是学到了,“谢老师教诲,老师,不止回京述职的官老爷,学生发现,还有好多于我一般来京赶考的,怎地都这般早。”

    杨学政点头道,“想来应该是许久未开恩科,多了不少老举人,人一多,远的地方路程就更远,早些上路,也是对的。”

    仇同棉不认同杨学政说的话,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便没做声,让老师早点歇息,便开门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