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在朝鲜贸易的经历转帖【上】

    第9章 我在朝鲜贸易的经历转帖【上】 (第3/3页)

敢坐游江船。我说没关系,可以穿上救生衣,很安全的。他解释说:不是怕掉进水里去,我是怕离他们的岸边太近了,被朝鲜特务给抓去。他说,朝鲜小学生做算术题都是:一个手榴弹加一个手榴弹等于两个手榴弹。这说明韩国当局平时把北朝鲜宣传的挺恐怖,加重了韩国人的惧怕心理。另外韩国人害怕打仗,因为他们生活比较富裕,希望安定,而北朝鲜人反正什么都没有,打仗说不定还能好一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经济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问题。朝鲜是高度的公有化国家。计划经济一统到底。这种吃大锅饭的弊端我们都十分清楚,不用赘述。按说金日成在世的时候,也在努力抓经济建设。早在1956年,金日成就提出以跨上千里马的气势奔腾,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在执行下一年度国民经济计划中发挥出革命的热忱,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掀起新的高潮。这就是著名的千里马运动。据有关资料说,金日成在执政期间,从1948年到1994年共视察了20600个单位,用了8650天到基层。相当于23年的时间。行程57万多公里。就是临死的几天前他还到农村视察。《金日成猝死》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近几年来,朝鲜的农业形势一直不好,据说有的地方饿死了人,可各级领导不敢上报。现在正当夏收季节,虚报产量之风又可能刮起来,金日成实在信不过,这样的大问题他必须事必躬亲。

    金日成亲自下到田间检查作物生产情况,放眼望去,只见遍地杂草,庄稼长得稀稀落落。金日成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刚才在道委员会听取汇报时,他得知此地没有完成粮食收购计划,他已经发了一通脾气,如今亲眼看到这副景象,反倒默不作声了。

    离开农田,他又到村中访问,一家农舍的主人连声说托金主席的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但金日成环顾四周,又看见一些破破烂烂的家当,大人小孩都是面黄肌瘦的模样,心头不禁一阵酸楚,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当年参加革命时,农村的生活也不过如此,革命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农村还是这么穷,这是为什么?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过好日子,看来都是我没有领导好,我对不起你们!”

    说到这里,金日成不由得落下泪来。领袖一动感情,陪同他视察的官员,警卫人员以及村中的百姓也受到了感染,全都掉下了眼泪。道委书记见状,急忙跪倒在地请求处分,金日成将他扶起来,安慰道:“责任在我,在中央,不在你们。”

    我无从考证这段记载的真实性。但由于吃大锅饭,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是事实。农民养猪可以,但不能自己宰,要交给国家。这样农民就没有养猪的积极性了。在插秧的季节,我们会看到城市里的工人,人民军战士都到农村去支援农业。这种情况和我们以前是一样的。再加上那三年的旱涝灾害,生产资料短缺,造成基本上颗粒无收。基层干部虚报产量,仅有的一点粮食都上缴了,人民肯定就要饿肚皮。这些在我们国家也都曾发生过。

    从历史的角度看,金日成执政后朝鲜人民的生活和旧社会相比显然是有进步的。可高度公有制带来的一系列弊病,以及官员的腐败等等人祸,再加上天灾,造成了朝鲜经济明显滞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金正日掌权以后,曾先后三次到中国访问,学习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2002年朝鲜取消了供给制,大幅度提高了工人工资,从平均工资11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开放物价,取消粮食等生活用品的国家补贴。初露了改革的端倪。工厂实行独立核算制,合作农场实行分组核算制。在开城建立了工业园区,吸引韩国客商投资。在新义州拟建立特区,任命荷兰籍华人杨斌为特首,后来因杨斌被中国警方逮捕,新义州建特区计划搁浅。现在朝鲜的经济比前几年有了好转,老百姓基本上可以吃饱饭了。市场经济开始露头,单位团体也可以从事一些商业活动。但总体上看,朝鲜改革的步伐还不是很大,成效也不是很显著。[www.k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