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花样过年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八章 花样过年 (第1/3页)

    第八章花样过年

    93年的春节来了,陈哲回来了差不多半个月,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比前世还要忙,却每天精神饱满。

    不仅仅是这个少年身体的精力充沛,还有预期的希望,以及可以把握的明天,前世的时候自己已经很迷茫了,进入了日复一日的混日子的状态,精神上已经衰老。

    陈哲一直觉得自己的智商至少是普通人里面的顶尖,也就是说很大的可能在120以上,当然自己测试的也在这区间。

    那是不是自己的晶体智力还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呢,现在自己12岁,就有了前世的所有智力和智慧,那等自己再成年后,是不是自己的晶体智力会突破130甚至到140呢?

    哈哈,那自己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才了哦,流体智力应该增长的速度还在晶体智力之上,毕竟12岁到30岁都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高峰期,而流体智力的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很多都和训练、知识积累、总结归纳有关。

    陈哲心里越想越美,还有就是可以把一个身体锻炼的棒棒的,已经受够了一声毛病的感觉。

    这段时间是要碰到的生活知识的时候,陈哲就化身医学专家。

    譬如教两个哥哥姐姐正确的刷牙方式,前世他的牙齿在20岁之前只知道刷外面,还是来回刷,把一口牙生生全都刷坏,露出了牙本质,20几岁就牙齿过敏的冷热不行,酸甜不行,看到好多的美味都没法下口,那滋味真是酸爽,何况对一个吃货来说,有比这更残酷的惩罚吗?

    还有各种各样的别的生活的小知识,正确的习惯,都是很有用的,听得一家人也没嫌他烦,都兴致盎然。

    大年三十一家人都闲了下来,家里没有电视,还是打算守岁。

    陈哲记得老爸怕影响几个孩子的学习,直到98年后才买电视。

    事实上没有电视陈哲觉得小时候和别人的信息量和知识积累是有差距的,因为别人从节目或者广告等等知晓最新的发展趋势的时候,你还在懵懂无知,这就是差距的开始。

    还好这时候家里是有广播的,广播是村委直接接到每个家庭里。

    这时候还是每天都有中央广播整天在播,直到陈哲上初中以后,家里挂在客厅的广播才不那么经常响了,但每天还是有固定的时间在沙沙的背景中广播新闻。

    当然这时候整个上庙村也没几台电视,有了电视也不能每天看,村里的小发电站承受不起,除每个家庭15瓦的白炽灯,不能稳定的增加任何的电器。

    而木山电站的电,反而优先送给了县里和市里,要到明年的二级电站建成后,电站本身,也就是思河乡所在的区域,才会有稳定的供电。

    所以一家五口人都坐在圆火盆里就着昏黄的灯光闲聊。

    陈妈说了一气各家亲戚的家长里短之后,陈爸大概说了今天的收入和大的支出,陈哲才知道,这一年家里就只收入四千块,全都是锯木厂的收入和卖了一头猪的收入。

    支出的大头在两个大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有差不多2千块的欠款,当然锯木机卖了差不多3万,机器用了三年,该还的贷款都还了,陈爸用的久了,自己摸索的会修理了,陈哲记得明年下半年买了第二台机器后,慢慢周边很多人买这些机器,出了问题都找老爸来修理了。

    所以现在家里的现金就只有3万二千块,信用社承包需要至少8至10万的担保金,本来陈爸打算找人合伙,被陈哲说服后,就先找了师傅爷爷的资金周转。反正家具厂肯定会在2月后才能建设。

    然后就是哥哥姐姐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扁善可陈。

    陈哲觉得的现在家里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己有必要把自己的打算和一些规划以及对几个哥姐的发展,说一下意见。

    “我呢?打算下学期不在中心小学了,可能去省城的重点中学直接跳级试试。“

    这个想法全家人都没有意见,陈哲已经就时间自己在学习高中得课程了,初中的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要去省城,陈妈可有点担心,但他知道现在的幺儿主意大的很,只是絮絮叨叨的说一些怎么照顾他的想法和办法。

    去省城上学的想法,早已经和陈爸说过,当然是以本地地方小,无法给自己好的学习环境为理由,事实上陈哲是要去大城市找自己的机会。

    而且去省城也只是为自己去港城打一个跳板,陈哲的最终目标是去港城先熟悉英语的环境,那里有英文的教学环境,在那学习半年或者一年后,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