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蝴蝶虽小,风暴来临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章 蝴蝶虽小,风暴来临 (第1/3页)

    咱先不管,小陈同学在阳台上的“呐喊”如何,却说这个“地球”和另一个世界,究竟有多少不同,美国依然是美国,中国依然是中国,世界的大概走向,一如既往,不过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些微小的差距,导致了物是人非。

    单就篮球这块来说,CBA职业化还是在95年完成了,不过里面的职业球员可都是对不上号了。当然了,也有一部分能对上,但是仅仅是人能对上,职业生涯什么的,可又是另一番样貌了。

    这里就先不多说了,谁让小陈同学,来临的那么匆忙,外加这个平行时空已经对不上另一个时空了,所以别指望小陈同学,能够指点江山,或是激昂文字了。(到这里,基本上明确告诉大家,这本书基本上就是小陈同学,在篮球事业上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故事了,嘿嘿!)

    不过,虽然中职篮的职业化,和历史上没有太多偏差,但是还是大有不同。首先就中国教育事业来说,德智体美劳,那真是全民认可,所以国人对于体育的狂热,比另一个要更甚。这样就产生了和另一个“日本”相似的体育培养体制,即几乎所有体育运动都是以学校体育为依托。

    “在日本,对于篮球更是这样,因为不具备如棒球般“群众基础”,要想打篮球,沿着小学运动团,国中、高校、大学篮球社的道路是一个最简单的选择。日本健全的高中联赛制度也帮助日本篮球在年轻人的群体中迅速招揽了人气。”

    而这个时空的中国,篮球这块采用的是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腿,是沿用俱乐部原有的青训体系;第二条腿,则是通过健全的学校联赛制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最终参加CBA的选秀。

    由于这两条腿,偶尔会相互绊倒,所以中国篮球在职业化之后,已经着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优化这两条腿,不过由于职业化刚刚开始没几年,所以很多新计划都还在酝酿阶段,陆续会逐步开展。

    那么一个小小的初中生,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呢,基本上就是以上两种方式。要么在小学,初中阶段,加入到当地的俱乐部,成为青训梯队的成员,年龄到达18岁以后,在获得俱乐部的认可后,与之签约,最终成为CBA的一员;

    另一种则是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