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汉才子

    第二章 南汉才子 (第2/3页)

前只有恩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我的时间又不多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告诉你,你只要…只要牢牢记住就可以了。”说完这句话又剧烈的咳了起来,身上的伤口也渗出了不少鲜血。我赶紧又为他敷了一些伤药,再次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并喂他喝了一些矿泉水和复合维生素功能饮料。

    可能是激素起了些作用,白衣李翊的眼中逐渐焕发出一丝神采,这个垂死的生命又暂时恢复了一些生气。他挣扎着打起精神,断断续续的说了起来……

    通过他吃力的描述和自己不断的追问,我脑中的脉络渐渐清晰了起来。原来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什么两汉时期,而是五代的后唐年间,十国中南汉的大有八年。这些历史知识我还是知道的,南汉占据着两广和云南的部分土地,是当时五代时期南方五国中最南边的国家。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在南汉国土最西边的云南境内。

    而李翊的身世就更让我吃惊了,因为据他所说,他的曾祖父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唐朝宰相李德裕,就是那个朋党之争的主角之一。而他的父亲李殷衡在大唐灭亡后,流落到了岭南,目前已是南汉国的当朝礼部尚书了。

    而这个李翊,大概是继承了祖辈优良的基因,从小就博闻强记、聪敏好学,七岁时就能熟读经史子集并出口能诵,因此深得朝野士大夫的不吝赞誉,人们将他称之为‘不世出的神童’。因此南汉开国皇帝刘岩也非常喜爱他,在他七岁时就把他召入宫中陪诸王子读书,待他犹如亲子一般。有时候刘岩当着诸大臣的面说些‘恨不能为吾子耳’的话,甚至有将他收为义子的想法。不过已经有了十几个儿子的刘岩,他的这种一时兴起的想法理所当然的受到大臣们的反对,最后也只好作罢。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小小的李翊在南汉已是多么的受欢迎了。

    南汉大有三年,十八岁的李翊参加进士科考试,不负众望的一举得中状元,使得刘岩自此更加喜爱他,并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不断的迁升他的官职,去年秋天的时候,二十二岁的李翊就已经是正五品的御史台首席京察御史了。本来,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最年轻的当朝宰相应该也是非他莫属了。可是当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

    按照南汉的定例,每年年交岁末的时候,各部都会对各级官员进行岁末考评,御史台也要对各地的钱粮、刑狱、民讼等进行抽查稽核。作为首席京察御史的李翊在对处在京畿地的端州进行查考时,发现了一桩惊人的钱粮亏空大案。端州官仓里的粮食有数万石已经不翼而飞,而且官库里的四万两细锭纹银也全部被人换上了含铅粗银。这么大的亏空使得年轻的李翊非常震惊,在火速上报朝廷的同时,立即着手进行调查。

    然而调查活动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因为端州的司库参军赵成业在严刑拷打下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即端州通判连承信在半个月前曾经秘密的进入过库房,而且同时带来了四辆空载的马车。由于通判是仅次于刺史的一州最高行政长官,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