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偶进仙途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章 偶进仙途 (第1/3页)

    时值朱明洪武二十九年,为皇帝朱元璋在位。此时开国不过几十年,当是政治开明,国泰民安,加上近些年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过得也舒适。且明时文风开放,文坛大家层出不穷,华彩诗词更是远超前代。外加自古至今国域最广,四夷臣服,富庶繁荣当是空前,是故当时明朝可称天下第一国。

    而若是要问当时大明最富庶繁华的地方是何处?那当属都城应天府。应天府,古称“金陵”,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有六朝古都之称。周边山有栖霞、紫金,水有秦淮。而若要要说应天最富庶繁华之处,那便是华清街,华清街南起皇城,北至北路,是整个应天府的中轴线。其长七里,宽五余丈,足够容纳八架马车并行,街旁更有东市西坊。是当时应天府,乃至大明,甚至天下最为热闹,繁华的市集。

    此年正值初夏,大清早,辰时未过,天已大亮。在华清街中门北侧十余丈处有一府宅,只见大门缓缓开来,从中走出一少年,约莫十五六岁,身着一袭蓝白圆领衫,腰缠着青布勒腰带,脚踩黑缎小朝靴。再看其人,面目清秀,双目炯炯有神。

    虽说少年衣着甚是平凡,但着实是一个少年美男子,加上垂肩的三股束发,行走之间也显出一副高贵容雅之姿。此人便是左府三公子左允中。

    见到左允中出了府门,不远处一茶摊主赶紧砌上一杯早茶,外加两个热腾腾的蒸饼备好。左允中虽是富家官门子弟,却独喜街边小吃,隔上几天从左府出来,便要喝杯清茶,吃个蒸饼。

    果不其然,左允中直向茶摊走去,缓缓坐下,夹起了一个蒸饼便咬去了少半边,边吃边道:“老李这几天生意如何?”

    这茶摊主约莫四十来岁,虽说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却也干净整洁,在左府门口卖早茶也已数十年,口碑不错,生意自然也好。开口笑道:“劳三公子关心,蒙左老爷照顾,老汉只是孤家一人,早茶生意够养活自己咯!倒是三公子得注意身体,这几日早出晚归去医馆,别累着了。”

    左允中笑道:“不过略懂岐黄小道,哪有什么累的地方。”

    “公子谦虚了,这金陵城中谁人不知公子医术高明,直赶先师王大人。”老李诚恳答到。

    这话倒也不假,左允中身为左府三少爷,本应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独好岐黄之术,六岁拜御医王硕为师,十二岁便独自行医,几年来不知解过多少疑难杂症,有江南医仙之称。然左允中行医却还有三条规矩,其一,穷苦百姓治病,分文不取,富家为恶子弟治病,百金难求;其二,常以毒物,酒等奇物为药;其三,好治疑难杂症,言见怪疾如酒徒见美酒一般,曾因锯颅去瘤,剖腹取子而声名大噪。这三条规矩一个比一个古怪,是故允中在江浙地界又有了个“怪医”之称。

    “你这老李头有这拍马口舌,不做老鸨倒也可惜,不过今天看你脸色苍白,双目无神,应是房事过度,精气亏损之故,这几天没少去春香楼吧!也罢,最近医馆刚收购一批上好的人参,配上鹿肉煲汤,有壮阳固精之效!要不,给您来点,如何?”茶摊众人闻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左允中生在左府豪门,平时也是文雅之人,只是能在这个时辰吃茶的人不是织鞋贩履之辈,便是引车卖浆之徒,尽是平常百姓,若是规矩官话连篇,恐怕说不了两句便要散场!

    至于为何左允中能和此辈中人聊的起劲,原来上一世他本是那个科技发达,有飞机,有汽车的华国人,也叫做左允中,家住长安城,世代行医。奈何在那个时代中药已被西方药品所代替,自幼学的中药知识也毫无作用,甚至家中一度为生活所迫关掉药铺。自己读了个毫无名气的院校,毕业后也没找到好工作,干过护院,摆过地摊,奈何一直碌碌无为!某夜喝多了酒,不慎摔入护城河,溺亡水中。

    等再次左允中睁眼之时,其已是襁褓中的婴孩。重生原因左允中也猜到几许,乃是自己前世胸前佩戴的石珠所为,因为石珠也同自己重生过来,不过却是以另一种形态。二世为人刚出生时,左允中就发现自己胸口中央有个石珠印记,并且左允中能清楚感觉到自己体内膻中穴位置有个异物在里面发出丝丝凉气。允中前生多读一些鬼怪志异小说,猜想此珠应该是所谓灵物法宝一类。但十五年来,石珠也没发生过异动,左允中也就慢慢习以为常了。

    至于左允中重生的左家,相传乃颛顼帝后裔子孙,古来就是世家名门。允中初启蒙时族中老师讲的就是左家姓氏居所变迁等等,当时族中幼童见老师讲的眉飞色舞,有理有据自然深信不疑,都颇有高人一等之感,允中听了自然嗤之以鼻,心想若说左家是颛顼子孙,那全天下百姓还都是炎黄子孙,黄帝还是颛顼的爷爷呢。后来和老师一次争吵中,允中当众说了出来,可是气的老师吹胡瞪眼,结果换来了三天的禁闭。

    而真正有据可查的族谱中最早记载的是允中曾曾祖父,族谱中写道:“宋淳熙七年,父初将世,神光满屋。啼哭一声,电闪雷鸣,顷刻瓢泼大雨,金陵七年大旱之危立解。”允中当时看到这也不禁一笑,心想金陵位靠长江,乃天府之国,怎有七年大旱发生,而这族谱中文字也是朴实无华,明显是个庄稼汉子所写,与世家名门有何干系。至于真正受世人所知的乃是允中祖父远道公。天下还归蒙古人统治时,左远道就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倍受信任,逝后被追封长平侯,乃洪武朝少有的善始善终的高官。

    左允中刚重生虽说有些不适应,但毕竟时间久了还是习惯了新的身份。却因前世缘故,从小便看不惯富家子弟行事,对那些整日只知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文人骚客更是毫无兴趣!独喜好留恋井市之中,且因想着要在这明朝完成前世学医救世心愿,于是六岁便拜御医王硕为师,学习岐黄之术。有前世基础,加上御医王硕的教导,使得左允中十二岁便能独自诊病,不过几年就因好治各种疑难杂症,加上免费为穷苦人家治病,备受百姓敬重!

    不过想起最近几天医馆里来的几个病人,左允中也再无逗乐之心,喝下最后一口茶,留下两个铜板,向医馆走去。

    医馆离左府也不远,只隔了几条大街,不过一盏茶功夫,左允中便来到药铺门口!

    只见面前是一座小楼,坐北朝南。其格局是“前堂后寝”。前堂共分三层,一二层是诊所,多陈设书画楹联,古朴雅致,盈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屋内摆放各种中药盆栽,如石斛、神花草、食叶草,薄荷、穿心莲、佛甲草等。且设有天井,用来通风排水、采光纳气。第三层则为药库。后寝为左允中及随身小厮莫大、莫二住所。最外面的则是门屋,门上有一匾额,上书:若一堂,取皇帝之言: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左右附有有一联,曰:

    朝夕炼丹百草枯藤皆是宝

    慈悲济世千家痼疾得回春

    “少爷,榜被揭了,且揭榜人就在内堂。”刚准备进门,左允中就听到莫大那急促带着喜悦的声音,也是一喜。赶紧向内堂走去!

    原来近十多天来,多有樵夫和猎户来医馆就诊,症状也都相同,多呈脸色苍白,双目无神之象,甚至有的昏迷不醒。左允中诊后,得出结果便是因纵欲过度,精元亏损所致,然而左允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