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华西坝
第55章:华西坝 (第3/3页)
都城的“中园“旧址,是刘备游幸之地。林山腴有“中园旧说梅林胜“,“冶春故事记中园“等诗句。此地又是五代蜀王孟昶的后花园。陆游《故蜀别苑》咏梅,有“蜀王故苑犁已遍,散落尚有千堆雪。“所有,华西坝也有“中园”、“别苑”的美称。
但是,在二十世纪初,这里却是一片水田和坟地的。
直到1905年,英、美、加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CD。随即在城南购置土地,建筑校舍。这里土地平旷,北傍锦江,风景清雅,由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兴建,便有了“华西坝“的称谓。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中国高等教育命脉,战区大学纷纷“到后方去”,而地处内陆蓉城的华西协合大学则敞开怀抱,竭尽所能,接纳内迁来的学校和逃难师生。
是年秋至第二年春,同为教会大学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及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相继抵达蓉,一时间坝上师生骤增至5000多名,华西坝的校舍和设备被发挥到了极至。
前方的腥风血雨还在继续,内陆的空袭也不曾间断,但到底有了一块相对清静的治学之地,于是另一种独特的大学模式应运而生------各校采取松散结盟的方式,师资、校舍、设备成了统一的资源,各校教师允许跨校讲学,学生允许校际间任意选课,承认学生读得的学分。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艰苦下,华西坝上的高等教育没有萎缩,反而得到了发展。在华西坝的各大学学生人数比联合办学前增多,各校还增设了一批系科,而在朝夕相处中的互相取长补短,眼界更大,知识的流通也更快了。
这也开启了CD华西坝的“五大学联合时期”。华西坝之于CD,犹如牛津、剑桥之于伦敦,清华、北大之于的北平(抗战前)。CD是文化之都,华西坝可以说就是现在的“CD之都“。
。。。。。。
邹文房一行人往城南走去,一路上的人也是慢慢多了起来。偶尔的几声叫卖的吆喝声响起,远处的钟楼“当当当”的钟声也传了过来,蓉城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