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弘毅的忧虑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四章:弘毅的忧虑 (第1/1页)

    时间过的很快,同窗们陆陆续续都到了,弘毅细心地发现今天有四个座位是空的。这些学子有可能明天或者后天就会重新回来读书,以等待下一次机会,也有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座位被新入学的师弟补齐。毕竟这个时代读书花费巨多,寿成村大部分都是贫寒之家,一旦贫寒学子连续两三年都没有取得县试资格,便意味着资质愚钝,科举渺茫,家中可能再也不会、也无法继续供应孩子读书了。

    张旭也来了,脸上的春光不加掩饰,都慢慢溢出来了。弘毅也很为他高兴。此外除了赵振华,其它获得资格的学子也是和他一样情绪高涨,其余大部分人只是埋头读书,五个名额中,三个富家子弟,贫寒学子就弘毅和张旭。

    随着片刻的闲谈,弘毅了解到了一些内容:对留下来的九个人中,先生和赵教谕的考查方式不同,有的只是单单地让再挑选其他的物什赋诗,有的除了赋诗,还要当场考校文章,或者还问起了对先贤大作的理解,甚至是对本人或当时朝政方面的认识。只有弘毅一个人被问到了立心,这是长者善意的调侃呢?还是另有深意?

    夫子还是和平常一样,按部就班的上课。弘毅也很认真地读书,尽管有一些内容已经滚瓜烂熟,也还是坚信温故而知新,不肯懈怠。但是弘毅的情绪多多少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留下的九个人中,他在为那四个被淘汰掉的人而默哀,准确地说是为其中两个平常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而感到惋惜,他们都没有竞争过平庸资质的富家子弟。

    有些人事前得到了消息,单人闭门应考,被问到的问题不一样,还有当时所做的诗赋也不肯公示,赵振华被直接保送了,这些内容让具有现代维权意识的弘毅感到难受。他能理解不公平的存在,尤其在这个时代,只要不公开科举舞弊,小范围的不公平根本无足轻重。只能是相对公平。至于其他人可能就不会有弘毅这种思维方式了!

    弘毅很敏锐的想到,为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他吃掉了?并不是弘毅妄自菲薄,他的文采确实出众,但是也不拔尖。或许是因为夫子的照顾,或许是因为其他一些隐晦的原因?但夫子为什么青眼有加?好学的人多了。那么张旭呢?但他宁愿相信是因为自己的文采,只是扪心自问,此刻如果让他把他的名额让给其他人,弘毅做不到!或许也没有存在不公平,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竞争,看来科举入仕的战场也不一定全在书本上。

    “可以为了未来而忧虑,毕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是还要化孤愤为动力,泰然处之,不要患得患失。”弘毅这般想着,便重新拿起了书本开始读书,不再胡思乱想。

    弘毅毕竟年轻,不安的神色掩盖不住,而这一切却都被上座的夫子尽收眼底。夫子很平静地看着弘毅,可能认为是因为担心文章写的不好?又或者是因为其它一些家中琐事、同窗旧谊?也有可能看出来了他的忧虑之处。
最新网址:m.kudushu.org